美文网首页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5):管理【二】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5):管理【二】

作者: 张常德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22:38 被阅读0次

本文主要是我阅读『感知时间』这小节的一些感想。


当我们在说把时间当朋友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你有真正了解这位“朋友”吗?你又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你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早上的闹铃、上班打卡、等红灯、过生日、过年……它可以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在提醒你它的存在。尽管如此,并不代表你真的了解它。也许,与它无数次擦肩而过,却成了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糟糕的莫过于这位陌生人他变成了一个小偷,偷走了你的青春,你的梦想,你的健康……你的一切,最终成为了你的敌人。

要了解时间,就不能不感知时间。只有你时刻感知到它的存在,它的节奏,它那永远不变的行为——不停地流逝。

感知时间的门槛虽很低,但不同的人,对时间感知的能力之间的差别却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三岁的儿子,最近经常会习惯性的问我:“爸爸,今天礼拜几?”。因为我和他妈妈最近都比较忙,平时陪他的时间就少了。他就期待周末我们一起出去玩。他也知道从礼拜一数到礼拜六,礼拜天,就到周末了。礼拜五,奶奶就会会乡下去,礼拜一的早上醒来的时候,就会叫奶奶,而不是爸爸妈妈。虽然他自己不知道,其实这也许是他感知时间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很模糊。

工作中,我们完成一个任务的计划时间通常是用天来计算。比如,我这个月有个项目要求在9.15日提交设计图纸及计算书。8月24日接到任务的时候,心里默算了一下,我还有多少天的时间来完成它,是23天。这23天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估算,准确的说23天是完成任务的一个最后期限。可实际上,在这23天的时间里面,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比如以前没有完成的项目收尾;去和幼儿园老师见面;参加开一个与我无关又不得不参加的会等等。而我真正用来做这个项目需要多少小时,我是没有办法估算的。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统计,心里根本就没有这个小时概念。

能感知到是天,是小时,还是分钟,体现出不同的境界。说到对时间的感知,就不得不说柳比歇夫这位大师了。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时间记录,他即使不看表,对时间的感知也能准确到分钟。就连笑来老师也是对他的境界感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奇特的一生》这本小书,感受一下大师的境界。

奇特的一生

不同的感知能力,体会到的时间颗粒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如同一个人审美能力,面对同样的东西,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世界。

在做计划估算时间时,不同人体现出来的最小时间计量单位也是不一样。有人可以精确到分钟,比如柳比歇夫。有人可以用小时来计算,比如笑来老师,我猜的。而目前的我,最多只能到天,甚至连估算的天都不是很准确,往往还有可能拖延。

说的时间颗粒度,在刘润老师的专栏就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去年网上流传的王健林的行程单。从他的行程单上可以看到,与海南省领导会见的时间是12:45-13:00,领导虽然很重要,也只有是15分钟时间,这就是他的时间颗粒度。还提到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比尔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时间的颗粒度也是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的标准之一。

《把时间当做朋友》之所把“感知时间”这一小节放在了管理这一章,说明感知时间是我们在目标设定、计划流程、任务管理时都离不开时间的估算。能否按既定时间完成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当按计划的时间安排不能完成任务的时,我们会变的焦虑。相反,你若是能达到实际与预期吻合时,则会感觉到踏实,同时也就战胜了焦虑。当然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方法,时间的估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过至关重要。

除了从时间的粒度去感知时间之外,我们也可以从时间的价值去感知。学习过笑来老师专栏的同学,都知道一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时间价值

我时间到底有多少价值,值多少钱。我们可以试着用一些简单的计算去衡量一下。打个比方,你现在月薪10万,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你每小时的时间价值用钱来衡量大约是:100000/20/8=625元。当你花1小时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你也可以理解为你的时间成本是625元。如果你不用花625元就有人能替你把事做了,就相当于你捡了便宜。

感知时间是一种能力,也是需要练习的。记录时间开销就是方法之一。方法很简单,书里面专门有一小节讲如何记录时间开销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让它成为你的一种习惯。

我也正在试着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从8月28日开始的,希望可以坚持到成为一种习惯。至于这件事情的价值,暂时还没有很大的体现。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累积,一定可以从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天下来非常踏实。而当你在记录的时候,写上60分钟什么也没干时,就会想这是咋回事呢?

就如记账会让一个人变得“小气”,知道要把钱花在值得花的地方。记录时间的开销,除了培养我们的时间感知能力外,也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珍惜时间。时间这么宝贵的资源,当然要用来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了。

20170914-22

相关文章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5):管理【二】

    本文主要是我阅读『感知时间』这小节的一些感想。 当我们在说把时间当朋友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你有真正了解这位“朋友...

  • 养成这5个习惯 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二) 最近再一次阅读了《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此章节中,李笑来老师深入浅出...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6):管理【三】

    本文主要是我阅读『制定预算』和『计划』两小节的一些感想。 侯世达法则: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

  • 《把时间当作朋友》-- 管理

    1. 估算时间2. 及时行动3. 直面困难4. 关注步骤5.并行串行6. 感知时间7. 记录开销8. 制定预算9....

  • 把时间当作朋友.管理

    1.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但貌似悖论的侯世达...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5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没有知识,精神怎么会自由呢? 学习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人们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

  • 把时间当作朋友5

    001 事情绝大部分都是枯燥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所谓的“喜欢做某事”仅仅是因为它简单,收到的奖励快速,从而使你喜欢做...

  • 《把时间当作朋友》5

    第四章 学习 1.效率的本质 2.基本途径 3.主要手段 4.经验局限 5.自学能力 学习一直都认为很重要,并且希...

  • 《把时间当作朋友》5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

  • 把时间当作朋友-5

    今天学到了一个新词--举证责任。它是一个法律用语。 举证责任,又称“举证的必要”。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5):管理【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x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