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社会热点
生活中必须知道的一个心理学现象--社会认同

生活中必须知道的一个心理学现象--社会认同

作者: Matrix1983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22:38 被阅读0次

          2011年在广东佛山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叫小悦悦的两岁小女孩被两辆汽车碾压,路过的18名群众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关注、帮忙,全部是视而不见、漠然离去,只有第19位拾荒的陈阿姨上前去施以援手,8天后可怜的小悦悦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事当时在国内掀起了一番有关道德、人性的大讨论。

            相信这件事,大家都印象深刻,内心深处更多的是震撼、痛恨、惋惜。其实这件事背后折射出来的底层逻辑,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原理在作祟。

            著名影响力专家西奥迪尼撰写的《影响力》中对社会认同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西奥迪尼认为“社会认同”就是指人们会以其他大部分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人们乐于参照相似人的行为,从而降低风险。说得通俗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们有一种天性:有样学样。在他的《影响力》这本书中举了一个令人惋惜和痛恨的例子,在纽约皇后街晚间一女子被凶手追杀,应该说当时不是周边没有人,而是有很多人都听到了这位女子的呼救声,但是她的呼救声被该区的38位住户忽略,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手相助或拿起电话去报警,最终惨死。

        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会出现这么多事后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此冷血、冷漠、冷淡的人们呢?我们经常会想如果是我自己在当时的场合,一定会上去伸出援手的。其实还真不一定,这个里面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学在或多或少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限制着人们的行动。

            西奥迪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们总认为会有其他人出手相救,他们在等待其他人行动,参照他人的行动;另一个是由于当时遇到这个事情的旁观者不止自己一个人,所以大家的责任感、道德感就会被分担,最终导致现场的所有人在行动上没有迈出一步、没有伸出援手。这些人事后不少都是非常懊恼、悔恨的。研究认为如果现场只有一个旁观者,那么受害者获救的几率就会增加好几倍。

            以上是社会认同带来恶劣影响的一些事件,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充满了大量的以社会认同为机制运行的事件。

            孩子上学,一定会去挑选热门的校区、大家挤破头想去的学校,特别是自己比较信赖的、羡慕的成功人士、朋友的孩子就学的学校;

            孩子课外辅导班,一定会寻找朋友们都说不错的辅导班,而不是理性的去分析是否真的有这么好,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淘宝购物,我们也会选择销量高、评价好的商品,这也导致了大量虚假炒作信用的情况出现;

            外出就餐,同样也会拿起各种APP,看看去过的消费者对这些餐厅的评价,依据评价来选择目标餐厅;

            电视广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很多品牌,会请明星们来代言,很有可能因为你喜欢这个明星,你就去买他/她代言的产品。

            总之,社会认同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时时刻刻的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认同这一机制呢?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社会认同呢?

          一是理性判断,切勿跟风。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各种信息漫天飞舞,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甄别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一些网络事件,我们不能线性思维,要理性、客观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参与进去,比如网络慈善、公益、网络购物等等。

            二是彼此信任,从我做起。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妇幼老弱等弱势群体,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敢于走上前去,在做好证据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积极的参与救助,只要有一个人迈出这一步,周边的很多人都会共同参与进来的。只有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正义感、正能量,也就不会再出现小悦悦这样的事件,同时也不会出现让帮助者蒙冤心寒的事情发生。

            三是用好机制,创造价值。对于社会认同,我们也同样可以发挥他机制的优势。比如通过官方、公益组织,号召大家参与到各种合规、合法的公益活动中来,比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只要周围有人参与,人们“社会认同”的自动化机制就会被激活,人性闪光的一面就会得到无限的放大,就会让世界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情。另外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将社会认同应用到企业营销中来,只要提供的产品品质、质量和服务是有保证的,合理的营销完全是可以的。甚至是可以应用到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中来,比如催缴税收、水电费、物业费等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中必须知道的一个心理学现象--社会认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ei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