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北纬25-35度之间,在中国,在印度,在西方,世界上同时出现了四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对后世人类产生了数千年的影响。
公园前800年-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时代。
在这个时代,西方、中东、印度、中国都出现了一批先贤,如苏格拉底,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
以色列的一神教及希腊哲学、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中国的儒教、道教都开始形成发展,这些思想搭建起了人类精神思想的根基,依然能为当代人类生活提供精神指引。
轴心时代的思想至今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
当今人类与古代人相比,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面临着各种思想的困境。尤其是中国近几十年经历了由物质极度匮乏到物质充足的大转折,物质至上的观念占据了很多人的心灵。
元典。
他们就是东方的孔子,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西方世界还有一位耶稣,西方哲学的鼻祖,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尓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称那个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东方出现了孔子,他的学说和文化,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维系中国2000多年来,最核心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在云南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面,一个老秀才,带着一群孩子读论语,北京的孩子也在,
当全中国的孩子都有了一个老师,就是孔子。彼此就有了一种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
我们的国家,根中央保持一个统一性,最核心的力量,就是核心的力量。
中国的典型的文化符号,ip,就是孔子。最能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文化著作,就是论语,是四书。
读元典一部,顶杂书万卷。元点。
中国心灵的人,才能称为中国人。
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的心灵,思想,思维方式。
代表着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
同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人家能获得
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弱了,你不具备阅读力,
还有写作力,写作力的提升,读经典可以让你养成,经典是最优雅的语文,最典雅的语文,
这七部经典,是古汉语的代表,简洁,优美,都是押韵的,
心思散乱,注意力,21世纪最稀缺的一个竞争力就是专注力。
注意力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人类智慧和思想的源头。
经典是超越时空的,
读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语文是一切科目的基础,得语文者得天下。
经典就是最高级的语文,最高雅的语文,最精致的语文,最美好的语文。
读经典就是学语文的快捷方式。
孔子周游列国,68岁回到鲁国,收了一批弟子。他的学生曾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子思有个学生,叫孟子。
论语第一篇,只有439字,涉及到文化,历史,还有语言等知识体系。
涉及到的成语就有:巧言令色,三省吾身,言而有信,慎终追远,居无求安,食无求饱,贫而无娇,富而无谄,富而好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等。
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成语的最早出处,统统都出自论语。
由此可见,最原始的出处,就是论语。我们的思路,认知,思维方式,头脑心灵,已经被它塑造过了。这就是源典的力量和价值。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种书越读越轻松,
向上走,走的有点吃力,才能有所提升。
对于13岁之前的孩子,读书没有难易之分。小孩是海绵式的吸收,没有批评和判断。给他经典,它就吸收。
成年人接受一样东西,会有评判。
孩子13岁之前是接受经典,源典教育的最佳时期。
31岁之前,没有完整的读论语。31岁开始接受论语,完整的读论语。每天坚持最少读一遍。2017年的4月27日,从论语从头至尾,背了一遍。
所以论语是无量宝藏,我们要有使命,让身边的人读《论语》。
书读千遍,奇迹不断。你把一部经典,读
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如果文化不自信,其他就没有基础了。
名门望族的祖宗,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给他们的子孙后代,立了家规,家训,家谱。都会提到子女的教育。“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些历朝历代的
这一辈子到底该怎么活?
论语有将近16000字,有500多篇,都是属于价值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智,什么是愚。就类似500多篇选择题,从小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所以读论语的孩子,跟不读论语的孩子,判断力是截然不同的。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判断力。帮助孩子建立判断力的最佳的一个途径,就是读经典。就是告诉你,做人何为正确?帮助孩子建立正知正念,良好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读有价值的书,就可以过有价值的人生。
学经典,按体系来读。
读论语的三大好处,给到孩子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一套文化体系。
任何一部元典,都有这三个功能。
维护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没有断,是因为文化没有断。自孔子以来,所有的小朋友进私塾,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当全国的小朋友,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世界,要改善亲子关系,陪他一起阅读,读经典,读论语。
论语通篇讲如何做人,如何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作为人,何为正确?告诉我们人生方向,价值方向,哪些事该做,哪些朋友该交。樊迟有一天问孔子,到底怎么种庄稼?孔子说“我也不知道”。樊迟离开之后,孔子“樊迟,小人哉”!说他看问题非常的短浅,肤浅,总是在枝末上,不知道抓根本。这些都是人生枝末的问题。
孟子讲得其大者为大人,得其
懂得舍大取小的人。小人就是舍本逐末的人。看问题
孔子说“君子不器”,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在的教育,缺德。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要在吃上,
君子尚道,小人尚衣,
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和术同等重要。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方法,技巧背后,是有道支撑的。道在心中,术自而来。
术学的再多,就会越迷惑。
有了道的引领,再去学术,这个方法你就知道怎么去用。术是千变万化的,术时因人而异的,
如果整个社会提倡的价值观是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穿越时空,不分族群,不分朝代。
所以判断力最重要。
孩子如果在人生的关键问题上,判断失误,就是最大的失败。
孩子教育的七盏灯,第一盏灯,就是经典。七部元典,读元典的顺序,《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四部经典。
道家的《道德经》,《庄子》,
中国本土唯一一个得道的高僧,《六祖坛经》,佛家《》,
经史子集,经率问,
佛经,其他都只能叫论,
大学是大人之学,一,代表道,人得一的学问,如何从凡夫修炼成圣人。大人,得道之人。
中庸不是和稀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读经典:
第一,注重元典,
第二,读完整的书,读书不要读节选,要读完整。
第三,要有系统性,才能有完整的知识系统, 就建立了系统的文化体系。
这七部经典,构成了中国文化完整的知识体系。
什么时机读最好?每个时机读都很好。最佳时期就是13岁之前,最晚在小学阶段,全部读完。
在六岁之前,就把它读了,那是最好的。
经典,具体的学法,五字诀。
教育的第二盏灯,就是阅读。
郑渊洁,童话大王。一个人写一本杂志。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一个习惯,打遍天下无敌手。如果你孩子的成绩,现在不是很好,你想在根本上改变他,就是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书。
读3000本好书,行3000件善事。如果一个孩子,在18岁之前,做这两件事,
他的知识量,认知,会远远的碾压他的同龄人。你希望你的孩子能成绩好,有见识,就是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大量的读书。一个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成绩怎么也上不去,他欠了阅读债。就是他读的书太少。
考一个人的判断力,认知,思维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想上名校,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除了读经典之外,还一定要让他读大量的好书。
一个人的书单,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小学书单,孩子的语文能力,就是读,写,说,三大能力。
中学书单,
透过一个人的书单,就可以看见他的精神发育历程。
光听书,就像雨过地皮湿,在头脑中留下不了多少知识。
一定要自己看书,阅读,一定要自己读书。
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