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1、 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培养专业教师人才
以师范院校为依托,非师范院校为后盾,构建灵活、开放、优质的教师培养体系。改革师范类院校招生程序,提升师范吸引力的同时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师范类院校的师范教育属性,支持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师范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加大财政投资,全面提升师范教育质量。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
2、 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吸纳优质人才从教
通过扩大师范类招生计划、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创新教师招聘方式如特岗教师、县域公开招聘等多重渠道,吸纳优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积极向教师队伍倾斜,借助政策扶持、定向培养,保证优质教师的人才储备;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提高教师入职标准。
3、 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除了“隐性”教师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更要关注“显性”教师资源的质量提升与专业发展。通过建设、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4、 创新教师考评机制,激发教师内驱动力
建设可操作、可落地、可追踪、可反馈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专业素质和师德师风。通过外在约束与内在激励,提高教师组织承诺度的同时全面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提升教师谋求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立德树人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
5、 改革教师交流机制,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借助教师交流、名师培训、校际合作等有效手段,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沟通,建设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以合作交流为核心、以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搭建教师沟通、研修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打破教师学科壁垒、地域壁垒,为教师职业交流和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六、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明确教师特别重要地位,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提升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提高教师待遇,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