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蒋勋说唐诗》及一些阅读的体会

读《蒋勋说唐诗》及一些阅读的体会

作者: 橘子是怪兽 | 来源:发表于2017-01-15 22:27 被阅读2019次

    2017/1/3 22:08

    以前习惯是看完一本书在写的,现在加入这个小组,每天都需要写,就意味着每天都要把看的输出。所以这应该也算倒逼吧。

    蒋勋说,“李白永远在完全超越于现实之上的个人心灵世界行走,杜甫则落脚于实在的土地,让我们看到人世间最大的悲痛和具体的悲剧。”

    这句话就能将这两天看的李白和杜甫的诗概括起来。

    说到李白,我们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想到“天生我材必又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想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讲这世间的大景大情都融在自己的诗里。醉酒的时候,登山的时候,望月的时候,任何时刻,对待任何景物,只要带着自己的情,他就能写出诗。读的时候,字里行间的自傲,豪迈,气势浩大,不断涌现出来。让我们朝气满满,让我们豪情万丈。

    可是杜甫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路由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还有三吏三别。他关注国家,关怀百姓,抨击战争。他的诗是史,在诗中,我们发现,那个盛世唐朝,依旧有战争,有百姓在受苦,所以他讽刺,他揭露。让一千三百年后的我们重读依旧能感动。所以蒋勋说他是纪录片导演,将他所见所闻都写进自己的诗中,不加入主观情感,只是陈述,只是赤裸裸的让我们看到。

    但是,你知不知道,李白和杜甫是好友,李白写给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歌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对你的思念好像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读到这,觉得有点脸红。李白那么直白,那么直接,那么热恋,直接就把心中所想不加修饰的表达出来。反观杜甫呢,在《梦李白》中,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⑴。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⑵。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⑶。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⑷。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⑸。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⑹?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⑺。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⑻。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⑼。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⑽。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⑾。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⑿。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⒀。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⒁。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⒂。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⒃。

    一字一句的担心,担心。那种忧怎么都散不去。

    好友李白和杜甫,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却好像一个人的两面,少年我们读李白,到成年,经历一些事后我们读杜甫。他们的诗就像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无需比较谁的诗更好,只是懂就可以了。

    我在很多场合形容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有一天那个语言和文字能变成这么华美的一首诗,是因为经过了这个长期的琢磨。

    蒋勋, 蒋勋说唐诗, loc. 116-118

    如果在城市当中,在人群拥挤的环境里,你会碰到很多是非,会纠缠在那个是非当中。如果你把自己放到一个荒漠当中,又会怎么样?我们平常很少有这种经验。我曾经去过戈壁——从乌兰巴托往南走到戈壁,前后大概有四天时间,在荒漠当中完全看不到人为的建筑,所有的风景几乎是一种停滞的状态,那个时候就会感觉到唐诗里的苍茫跟辽阔。

    蒋勋, 蒋勋说唐诗, loc. 298-301

    宋朝以后,文人写诗都是在书房里。我觉得唐诗当中有一个精神是出走和流浪,是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

    蒋勋, 蒋勋说唐诗, loc. 328-329

    不存在土地依赖关系的时候,生命处于荒凉的流浪当中,这个生命必须不断活出极限,不断爆发出火焰。

    蒋勋, 蒋勋说唐诗, loc. 394-395

    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蒋勋, 蒋勋说唐诗, loc. 396-398

    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个人不再是被当做群体的角色来看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

    蒋勋, 蒋勋说唐诗, loc. 425-426

    2017/1/15 22:01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意义不是你学了什么东西,而是过了多年不断的遗忘之后剩下来的那些东西。

    很遗憾,现在让我回忆十天前看的书,已经记不得什么大概了,刚在整理之前看书的时候的摘抄,把它导到印象笔记里。再次回看蒋勋说的那些话,瞬间,好像打开了记忆的瓶子,一下子那种感受扑面而来。

    所以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吧,就算过了很久不记得书中究竟说了什么,但是一旦在人生经历中碰到某些场景,忽然觉得貌似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多年前读的某一本书,给你描画了这种场景,或者你通过作者的书写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自己脑补了画面,又或者你记住的是当初读这本书时的感受,快乐的,悲伤的,艰难的,斗志满满的,或者其他各种无以言表的非常个人的感受。这让你多年后在现实中碰到后,会有亲切和熟悉感。哪怕遇到事让你难以承受,但是因为多年前你已经粗粗练习过一次了,或许也会给你点些许安慰。

    蒋勋说唐诗,十天后再回忆。真的没有剩下什么了,相反这十多天前关于李白和杜甫的一些想法记录还能回忆起。那么这又说到了第二点,如果你想让阅读更加的有效,或许可以试试写写读书笔记,记录当时看完书后最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因为刚看完一本书的时候,脑中的记忆还深刻,阅读中的思考还能残留,这个时间点写下读书笔记,会逼着你总结,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作者的想法有哪些,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想,等等问题可能在读书笔记中都会有体现。

    如果这一点能做到的话,可以进行下一步。十天半个月后再次回顾这本书,想想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变化,思考的角度?知识的储备?内心世界的充实?还是阅读的快感?又或者什么都没有。既然当初你会选择这本书,我想多多少少总有点东西剩下来。

    与我来说,阅读的意义来自于内心的充实。总有种慌张感,年纪增长,怕被时代淘汰。不阅读的话,脑子不会主动去思考,渐渐就会生锈。当然刚才说的那几个步骤我也没有全部做到,写出来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只享受阅读的快感,更要思考和总结。

    但是大前提是,你要去看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蒋勋说唐诗》及一些阅读的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kr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