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实不能解释事实,什么解释事实?答:理论解释事实。而且: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一定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refutable by facts),但却没有被事实推翻。
作者随后提到了两种理论,特殊理论(ad hoc theory) vs. 套套逻辑(tautology)。其中:
特殊理论也是理论,不过由于过于特殊,一般性的解释能力就谈不上。不是因为理论的内容不足,而是内容太多,以致内容稍为一改,理论就被推翻了。
我的理解:
- 这一点在机器学习的应用,就可以称之为overfitting,所以一定要回测,要有各种策略,比如剪枝,要考虑奥卡姆剃刀;
- 内容就是约束;约束不能太多,太多的话就不具有通用性,只能做适用领域非常有限的、经验性的copy;
- 所以哪怕是归纳法,想要发现有用的理论,也要方法论,有逻辑。
但从另一方面,实验/观察如果能排除某些不必要的因素/内容,认知就会升级,所以推测、解释、实验本质上是三位一体,都是为了认知:
科学的进步,不是因为对的理论替代了错的,而是有较广泛解释力的替代了较狭窄的。
这里强调的是“替代”:
- 替代,并不是说较狭窄的理论就是错的;
- 而且一般来说,对于较狭窄的现象,他的解释力一点也不差,比如说牛顿力学相对于相对论;
-因而而归纳的过程中就是要考虑移除限制的过程;
- 而这就体现为归纳出来的理论,本身参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性,不能太多;
- 不然的话,就有不能泛化的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到本质,反而学到了太多的约束,而这些约束来源于数据与观察,当时很难排除或无从验证;本应需要新观察,但新的观察很可能又不足够。
总而言之,用简单来对付复杂,而不能用复杂来对付复杂。
相对于特殊理论是一种极致;那么极致的另外一端是什么呢?
站在另一端,却是一般化的离谱,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错的“理论”。不可能错,因为没有内容。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套套逻辑(tautology)了。
什么是套套逻辑?
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说的严谨一点,他的逻辑不可能被想象为错。
本质上:
- 这种理论没有任何约束条件,一定对;
- 这些理论定义了什么?定义了一种概念、定义本身。
那么,套套逻辑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事实上,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是来自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提供的观点或概念的。套套逻辑,有一点可取特色:它有极大的一般性,倘若我们能把范围加以约束、收窄,有时可以促成一个有内容的——可能错的——理论,其解释能力之强,令人拍案。
也就是说过度泛化的情况下加上约束就能获得解释,就能预测。
作者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三个例子,都是说如何加以约束或者考虑约束的变化,套套逻辑如何获得了解释力,获得了威力:
1. “争取个人最大利益” + 约束条件的变化,则可以推断什么情况下一个人抽烟的行为会变化;
2. 币量理论,MV=PQ,这是一个恒等式;恒等式,不可能错:
然而,因为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有启发力,如果能适当的加以约束,就变为重要的币量理论,大有解释力了。
也就是说如果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哪个变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会导致什么条件,导致其他几个怎么变等等。
3. 科斯定律。科斯定律 + 约束,尤其是观察到约束的变化,就能千变万化,可以推出不少具有解释现象能力的假说。
那么我的理解是:
- 首先,角度本身就是力量,他能创造张力,多维多多角度本身就能提供思路。
- 第二,很多时候套套逻辑代表了事物运转的组成:即定义是什么?什么是什么?等等等,所以它能被演化、能泛化,这种抓住根本定义的能力,很多时候可能就类似于数学中的1 + 1 = 2 的重要吧。
因此最终作者再次强调:
我们可以在特殊理论及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下些结论。
什么结论?能被事实推翻、又有解释力的理论。而且又重复了一遍:
套套逻辑的解释能力,比特殊理论还有所不如。但套套逻辑可以是重要的概念,可以有启发性,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世界。认为套套逻辑内容空洞而之不理,可能走了宝。我们不要放弃新的角度看世界,要尝试加上约束或限制条件,为套套逻辑增加内容,希望能把“定义”变为可以解释现象的理论。
以下的解读似乎有点空:
- 大道无形,只有在加上了具体应用环境的限制才有了意义、才有了展现;
- 另一方面,在求道的过程中,也可以说约束和局限使得假设有了意义,使得假设可以被验证,可以被现到,最终验证为“道”。
另外:
重言式(Tautology)又称为永真式,是逻辑学的名词。命题公式中有一类重言式。如果一个公式,对于它的任一解释下其真值都为真,就称为重言式(永真式)。数理逻辑旨在利用有限的公理推出尽可能多的重言式,除此之外,重言式在计算机词法分析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 —— 逻辑学真的高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