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作者: 心理咨询师卜彬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08:49 被阅读0次

【心理能量(力必多)】

精神分析假设,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驱动才能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能量被称作心理能量(psychic energy),或者叫力必多(libido),它在特定时刻是稳定且有限的,正是它驱动了所有的人类活动。

心理能量按照能量守恒的原理来工作:个体所具有的心理能量在其一生中是恒定的。

一个人人格的改变意味着心理能量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潜意识动机】

精神分析认为,人类心理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意识、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潜意识。

意识是指一个人当下能够意识到的所有思想、情感和知觉。

任何你目前不能想起,但能够轻易地被提取并进入意识层面的信息,都处于前意识层面。

人类心理最大的一部分,弗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识,包含的是一些不可接受的信息,完全隐藏于意识之外,它所包含的记忆、情感或冲动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非常厌恶的事情,常常使个体深感焦虑。

【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将心理的内部结构划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它们分别代表了心理的非理性和情绪化部分、理性部分和道德化部分。

一个人的本我不断要求满足各种欲望,而他的超我却极力阻止他去满足,在这之间,自我不得不去调节这两股相互冲突的力量。

弗洛伊德最初将人格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后来,他对此观点做了修正,并引入了人格的三个基本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由遗传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的,可以看作是原始驱动力的储存处。它以非理性的方式运作,受冲动支配并追求即时的满足感,不考虑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是否被社会认可。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

本我产生能量,但如何使用能量则由自我控制。基于现实考虑的自我常常被用于调节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自我代表一个人关于生理和社会现实的观点,是他关于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理性认识。自我的一部分工作是选择那些能够满足本我冲动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同时又不会带来不愿看到的结果。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这种原则为快乐的需求提供现实的选择。

当本我和超我产生矛盾后,自我会进行折中来尽量满足两者的需要。然而,当本我和超我之间压力非常紧张时,自我很难做出最优的折中。

超我对于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储存处,包括从社会习得的道德态度。超我的一部分称为良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当行为违背这种标准时,良心就会受到内疚感的惩罚。当儿童开始将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的某些社会禁忌作为他价值观的一部分时,超我便逐步发展起来。

超我的另一部分称为理想自我,即一个人想让自己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它反映着一个人在幼年时受到父母赞扬或奖赏的那些行为。理想自我是一个人的目标和抱负的源泉,当达到这种标准时,个体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超我和本我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本我想要做感觉上快乐的事情,而超我则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在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本我是生物本能的我,自我是心理社会的我,超我是道德理想的我。它们通过冲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三种心理成分如果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三者之间一旦发展失调乃至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和心理疾病。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人格的驱动力来源于两种本能: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本能是一种能量,一种被转化的生理能量,将身体的需要和心中的欲望联结起来。

【焦虑及其防御机制】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不等同于紧张、担心、烦恼和惊恐等情绪。弗洛伊德提出了三种类型的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1.现实性焦虑

指的是对现实世界中真实危险的恐惧。现实性焦虑的积极意义在于指导我们逃离现实中的危险以保全我们的生命。当危险一旦消除,我们的恐惧很快就会平息。但是,这种基于现实的恐惧也可能走向极端。一个人因为害怕被车撞而不敢离开家或者由于害怕水而不敢去游泳,这时基于现实的恐惧就超出了正常范围。

2.神经性焦虑

这是基于童年期本能满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形成的焦虑。神经性焦虑是对于冲动表现本能主导的行为而遭受惩罚的一种潜意识恐惧。值得一提的是,恐惧的不是本能,而可能是由于满足本能所产生的结果。冲突变成本我与自我之间的一个存在,它的来源部分是基于现实。

3.道德性焦虑

这种焦虑来自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对个体良心的一种恐惧。

道德性焦虑中的羞耻和愧疚感来自我们内部,是我们的良知导致了恐惧与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自我将可怕的东西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方法,一般在潜意识状态下使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压抑、否认、反向形成、投射、合理化、理智化、替代、升华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qm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