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父母的小跟屁虫,总是黏在父母身边,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孩子越长大,越不跟父母亲近。
孩子长大了为什么不跟你亲近?为什么他总是对你一副很冷淡的态度?为什么孩子有什么事很少或基本都不跟你说?
在原生家庭里让父母和孩子都非常痛苦的一个问题:作为孩子大了,你想家却不想回家;作为父母老了,希望孩子多跟自己亲近亲近,孩子却表现的非常冷淡,问题到底是在哪里?
心理学上的分析,孩子对父母冷淡、不依赖,本质上属于一种心理性失望。
表现为对父母没有亲密的感觉,没有分享欲,到外面受了委屈也不跟父母说,在心理层面上这并不是代表孩子懂事,而是他潜意识里觉得跟父母说了也不能解决问题,或者父母并不关心,也可能是跟父母说了反倒还会遭到指责和打击。
这一类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多数都有过被冷落的经历,而且不止一次,导致孩子长大后不再从原生家庭寻求安慰和理解。
网上看到过关于孩子长大后对父母冷淡的原因:父母强势,嘴不饶人,实在亲近不起来;父母冷落偏心;父母的责骂,不理解,不关心等。
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把你身边的孩子一步一步越推越远,孩子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次的心理绝望,长大后就变成了,孩子回到家一听到你的唠叨就像受刑一样,倍感压抑和难受。
孩子本身与父母有着天然的感情连接,导致孩子对父母冷淡的三个绝望性原因。
第一、小时候做错事了,成绩考差了,失误了,父母只有责备没有安慰。
比如孩子弄丢或弄坏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爸爸说你别再指望我给你买了,谁让你自己不小心啊,自己的错自己承担后果。
第二、成长中遇到困难了,父母只会用打击讽刺,冰冷的语言态度来回应孩子。
比如孩子被欺负了,爸爸说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整天不知道好好读书,就知道惹是生非。
第三、父母永远不会问你喜不喜欢,永远都是他们觉得这样好这样行,从来都会考虑你的感受。
比如妈妈给你买一件新衣服,儿子说我不喜欢有点丑,妈妈说哪里丑了,妈妈可是给你挑了好久了,就穿这个。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之余,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希望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明明内心非常关心,非常的爱孩子,最后却用冰冷的语言把他们越推越远,割到了你们之间的情感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