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上个月开始,我杜绝了外食,给自己做饭,希望能够清减一些体重,一日三餐,极少偷懒,少油少盐,按照营养搭配来准备、烹饪,每晚做好第二天的餐食,规律地坚持着。在前半个月有了非常正面非常明显的效果,然而,当生理期的不适来临时,情绪上带来的变化让人忍不住想要休息想要放纵,于是原谅自己放纵一天,高热量的芝士、松软可口的蛋糕全部下肚,并且原谅了我自己,为这份坚持带来了一个大大的缺口,从那之后,便觉得动力仿佛减弱了很多。现在虽然也坚持给自己做饭,却在食物总量上的控制不再严格,效果也慢了下来。而这变化,都是源于一次偶然的“例外”。
流传甚广的破窗理论,在习惯养成的这条路上也同样适用。
在培养一个习惯的初期,万不可给自己随意降低标准,可以稍作休息,却不可一落千丈,因为我们太容易偷懒了,身体不由自主向往着最轻松的状态。所以在最初进行行为规范的时候,还是严格遵守为好。
2
才发现简书里面是可以分出不同的文集,而自己前两次打卡都使用的是日记本。说是日记,其实都变成杂文。最初写日记时,往往就写成了流水账,往回翻阅的时候觉得十分有趣,彼时彼景都在文字的帮助下重现脑海。
之前一直有手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一天又一天,帮着自己给人生写一个又一个小结。后来,也是慢慢间隔越来越长。
是的,一个习惯,要放弃太容易,要养成,却需要花一生的时间。那些非生理性的需求,比如健康饮食、早睡早起,比如写作、学习外语,哪怕坚持再久,仿佛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容易被原始的惰性驱使着,出现细小的裂缝,在不经意的时候瓦解。
所以啊,想要日日精进,就要日日警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