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1日(5)~12日(1):江苏苏州·拙政园
下午5点离开无锡去苏州,仅半个小时又换了一重天。时值傍晚,我们终于跻身于“人间天堂”了,胸中多少情思蜂拥而出。找好旅社,选定一家餐馆,饱饱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本来按原计划,我们应该在苏州玩两天,可表姐和爱人偏偏要求只玩一天,因为她们实在受不了路途煎熬了。也好吧,就一天得了。我们早早就寝,然激烈的咳嗽却没让我睡好。
早起,应该说是绝早(我这样认为),以便乘车去苏州码头,买晚上5点去杭州的运河船票。却不想早有捷足先登者,且5点20分钟就开始卖票了(也许东部天亮得早些吧)。这样,我就只买到了坐票(卧铺很快售完)。当我匆匆赶回旅馆时,却不见了表姐和爱人!心中顿生出天大的急,如热锅上的蚂蚁焦燥不安,跺着脚几乎要哭出来,甚至还去了火车站(心想她们可能上那里找我)!这样足足耽搁了一个半小时。原来,爱人好心,忽然想我一人买票寂寞,拉着表姐上了码头!
一场虚惊过去,我们乘车往拙政园、狮子林去。公交车在一条叫白塔寺路的站点停下,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就座落在它的西侧。这时,一位老大姐推着小车走来,车上放了一个冰糕箱。“卖棒——冰”,一声中间一字拖得老长,最后一字戛然而止,且带着浓重的鼻音的特别吆喝方式,吸引了我们——多少年后都没有忘记!
拙政园(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拙政园,为苏州园林之冠。何谓“拙政”?又因何得的园名?我们急切地想知道。看园林简介得知,原来这园子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有个御史叫王史献,因政治上失意,弃官还乡,以大宏寺遗址为基础,建造了此园,其园名引用晋代书法家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的句意,取“拙政”名之,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明代绘画大师、书法大师文征明还作过《王氏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图》与题咏。据了解,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东园与正门相连,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旧时历经苍桑,久已荒芜。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兰又亭、缀云峰、芙蓉树、秫香馆和放眼亭,皆为解放后新建,给人以疏朗明快、心旷神怡的感觉。据说它沿袭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亦有所创新。
围着缀云峰,一湾小溪潺潺流淌,游人凭栏投食于水中红鲤,鱼则群争,颇为引人注目。这湾小溪,是园中水之源头,而园中水面约占了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不久,我们便可见到临水面池尽皆为园林建筑占据,其“以水见长”是拙政园的园林特点之一。
拙政园之慢生活魅力(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中园为全园精华所在,这话不假,尽管“目瞪口呆”这个词已俗而又俗,但我还是愿意用它来形容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境。登上“倚江亭”,目之所及,山明水秀,厅精榭美,池广树茂,桥平栏低,一派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景观——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呈现眼帘。此刻,秋阳明艳,华光融融。我们走回廊,入厅堂,皆行于斑驳光影中;阳光透过树缝,一如透过窗欞,甬道随之便有了流溪浮萍的味儿,让人惊诧不已,一种醉意的感觉掠过心扉。一座明代造型优美的多折石栏长桥伸向湖心,与双层飞檐楼阁“远香堂”相连。慢步桥上,真感慢之魅力,假如桥直通楼阁,便既不能从各个角度,静中有动地欣赏楼阁之美,也失去了近玩遍塘浮光之荷花的从容,可见桥之造型并不单纯在它本身的美观。当我们登上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俯对荷塘时,嗅觉与先前又有了不同,那荷花的香味不是漫漫而来,而是断续有致,颇有朱自清的玩荷心境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引自朱自清《荷塘月色》)拂视中园,塘荷池水清澈宽广,但见稀疏处,有对对鸳鸯游弋,塘岸山石屏立尽偃卧于树丛。丘起之下,风承之上,草木摇曳,盎然情趣,竞相入画。其“花木为胜”是拙政园的园林特点之二。
忽遇“别有洞天”圆门,想必总有些情趣吧,入之而去却已到了西园。西园的景观与中园既有承续,亦有大相竟庭处。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绝配,如是,我们在西园西南一侧,发现一处静谧的水湾,野草伏岸,翠萍浮波,老柳扶疏,荆栅复围,好一处僻陋村野之境。而西园的主体建筑景致,则是“三十六鸳鸯馆”与“十八蔓陀罗花馆”,前后两厅呈鸳鸯厅形式相连,中隔银杏浮雕玻璃屏风,馆内字画、陈设极为雅致,雕琢之功寓于古朴遗风。这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再看西部另一处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这是个扇形的亭子,两个扇形空窗各对着“倒影楼”和“三十六鸳鸯馆”,奇巧的是,后面的窗如画般描绘出山上的笠亭,而亭篷又绝配成了完整的扇子。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其“庭院错落”是拙政园的园林特点之三。
拙政园(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拙政园(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记得在深圳,夜色中走在四围高矗的大厦之“峡谷”间,觉得那些闪烁的窗户宛若繁星,它把人锁在一个现代的穴居岛屿中,离自然远而又远,每一个“星宿”都在嘈杂的声浪中颤动着一份喜怒哀乐。然而古人很聪明,将自然恭恭敬敬请进闹市,在方寸之间,使市井中人的心境得到巧妙的平衡。哦,我们原本就是自然之子,我们需要拥有这种权利。
实际上,游览拙政园,我们终处在晃晃乎乎之中,并未能领略多少她的丰彩,文化储备也欠缺,对于那些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的仙境,感到眼花瞭乱、不知所措,仿佛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其时,我们见到一大群旅游者围着一个导游,后者正在拙政园全景图前讲解,从其绘声绘色的解说中,我们得知电影《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景观、情节,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呢。
做诗一首:
《苏州园林》
曲池依稀神仙楼,
廊榭洞桥绕云愁;
纵有苏园千般好,
人生一世几回秋?
出了拙政园,我们久久被一种飘飘然的气氛笼罩……突然,嗓子仿佛要冒烟,刚才那天堂般的景致,竟然抑制了口干舌燥。想起早上那声特别的吆喝——“卖棒——冰”,立马来了精神,直奔“棒冰”而去。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2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