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565/584b319f2d8b6eaa.jpeg)
今天看到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在你工作的环境中,一旦不得不总是担心上级对你工作的看法时,你就根本无法做一个专业人士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深有体会。
先交代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吧。一个老牌金融机构,不算事业单位,但由于政府控股,最大的领导直接由政府认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认为是事业单位编制,反正不好倒闭就是了。企业的存在虽说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像这样有政府支持,政策扶持的企业,对于如何快速赚到钱这回事,全员上下并不是很上心,即使表面上每周都要全体动员,不忘初心的互相喊话,也无法改变这样企业的历史基因。这种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负责做事的人,一件事人人有份,流程冗长,互相监督,对阶段成果吹毛求疵,感觉都像在尽力,实际上却是在积累所谓的绩效分,好为自己的年终多点筹码。大家对最终成果无大局意识,不求加分,只求无过,遵守规范和纪律是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技巧。在这样的工作逻辑下,自然而然会衍生出各种奇葩规则,各种纠结会议,各种恶心纪律,相互间又不断幻化生出第二代第三代的更让人无心吐槽的制度规章,反正就一句话,怎么让你难受就怎么来,就是不能让你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接着,再谈谈专业人士的问题了。在机构内,由于至上而下的认为科技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和IT部门互相制约,导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么浅显的道理都视而不见。这样的见识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年度总预算投入较少占比于引进一流技术人才规划,但是活又那么多,怎么办呢?答案是招低端人才或者应届生。这是他们能给出的一剂解药,增加外包服务费用的预算也是他们可选方案,毕竟钱花在外公司身上总引不起大家互相不满。活给外公司做,不同公司必然存在不同的做事风格,要怎么有效统一呢?答案是制定严格流程,并由内部人员管理项目。无论什么公司来,都要深刻学习开发流程,但再怎么学,也没内部项目经理或技术经理熟悉吧,那就互相扯,直到耗到你困我乏,最后提交成果。这还没完,玩规则游戏的再厉害也斗不过制定游戏规则的那帮人吧。那些人对成果物严加审核,不漏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符号,不然工作成效从何看出,必须给予吹毛求疵的指导啊。拉锯几轮后,终于完成上线流程,这边一线人员却轻蔑一笑,重新制作了一份更接地气的成果物,我想挂羊头卖狗肉典故就是这样来的。说了半天,其实就一个意思:机构无核心科技力量,却企图靠过时的软件工程思想来管理和改进开发结果,结局可想而知。
身处机构中的人,手头正在做的事,无不受到各方的监督,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为监督才是正事,才是最重要的事。适当的监督和管控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在埋头苦寻企业成功之道的过程中,何不抬起头,看看身边的人,他们真心快乐吗?
新时代的企业一切的组织结构最终是要实现赋能于员工,而不是管理员工。员工借助企业提供的平台来完成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企业圈养来生产劣质肉的一群猪。不合适的监督,真的不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