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睁开双眼,到下班走在回来的路上,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这时我常常觉得:每天都差不多。太阳一样升起,云朵不停变化。不时生出的快乐,昨天的烦忧已经过去,新的烦忧又滋生出来。日子就在这不断的延捱、矛盾、平淡中逝去。
活着的困惑不知道是我们一直处在追逐的路上,还是时光在推着我们向前?有时真的感到活得不明不白。
眼前的俗世繁华,假若没有这些,没有比自己拥有更多的成功者,甚至比现在的我还要平凡,我会不会感到心满意足,而不再有如许的烦忧呢?
这时我就觉得:其实人是活在人众之中,活在一种比较的状态。这似乎与常说的要活出自我,生活是自己的有所矛盾。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个体,但是你永远逃离不开芸芸之中。
未免感到无奈,有一种人在江湖的凄凉。在心底便对那种隐居的生活产生向往。实际上,个人没有体会,也不知道那种隐者做何言行思想?真的有那么了然轻松从容快乐吗?
至少在现在我的认知来看,隐居也是一种能力。没有一种依靠,拿什么去隐居呢?
采薇茅屋?一无所有?可以吗,做得到吗?首先就担心豺狼虎豹,鼠虫蛇蚁。
每次说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往中应该是庭院式的有能力自给不为外世所扰的生活。这应该是一种理想吧。
一个人的生活,一定与ta的思想认识悉悉相关,而不一定直接受财富的影响。
思想的来源,形成,首先应该是来源于家庭传承,再就是个人从读书中所得。
比放我觉得自己浅薄,然而人到中年,为什么还不够成熟深刻呢?而有的很年轻的比如大学生ta们的认识就深刻一些。这种差别我想在于读书,直观体现在文字上。因为中年人有生活体验,在现实中一时不一定输给ta们。
现阶段,觉得自己处在一种认知上局限。因为写作,总忧虑自己书读得少,而年龄不饶人,有些方面趋于退化。一丝惭悔的同时,有时也觉得自己这样可笑。总在做着不相适宜的事。
这也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眼见的每一个人,我都觉得ta们很有智慧,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言行直达目标。而我,一直处在迷茫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常常是稀里糊涂。
尽管说比以前清楚些,可仍然感到困惑,迷茫,纠结,痛苦。
想来想去,归结到自己的愚钝,不开化。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都陷在一种局部、模式。我真的要承认自己是个平常人。
提到王勃,徐志摩,海子等等,就不得不仰视,ta们堪称是天才。
比如一样是读书,有的人事倍功半,学得进,读得出来。有的人捧书无味,心神游离,而似被书所误。
人之差别是自然存在的,世事万物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优点。
总归,如果想到了,就应该去做,方不负每天时光的飞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