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节,学校安排了一个新入职的代课老师来我班听课。工龄二十多年,实打实的老教师了,哈哈,这种课可以说不在话下!
只是,历来认真的我,可不想因为随意毁了自己的形象。有句话说“认真的人最美”,我想说“认真的人最累”!
查找资料,备课,制作PPT,准备就绪!只是今天要上的课文是我所不喜欢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与战争有关。但现在的孩子过得太幸福了,文章的背景与他们的生活脱节,不好理解。这种情况下,势必要在内容理解上多花时间。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更是恒定的,顾此失彼,一边多花了,另一边的时间就要相应削减。
初步将学习流程确定为:学习生字词、揭题质疑、串联问题概括主要内容、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理解爸爸的心声、感受作者的悲痛,拓展阅读14课(看情况而定)。
还有一个不喜欢的原因是,这样的文章必须要体悟作者的情感,太煽情,我怕由此及彼,自己会忍不住;不煽情,好像没有走入课文,两难选择。看教学情况吧!
上课铃声响过,一个清瘦的女子从教室后门走进来,眼光搜寻着空位坐下。感觉有点不虚心,姗姗来迟。我稍微颔首,自顾讲我自己的课。
不出所料,孩子对“蓝盔”“征衣”“维和”等词都不是很懂。对“爸爸倒在了圣坛上”更是不明所以,唉!这就是这班孩子的预习状态,留守儿童,伤不起!
课堂是顺利进行,只是离我的预期还有距离。最不满意的是孩子的发言,举手的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强迫发言。真应了那句:一二年级小手如林,三四年级稀稀拉拉,五六年级一言不发。
这样的课堂虽然也是有效的,但是总感觉有点沉闷,不是我喜欢的!在踊跃发言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进程放慢,所以最后一个环节——学法迁移被砍掉,预料之中。这个班,沉闷,思维不积极。一到三年级养成的习惯,改变需要时间,更是困难的!
用一句话安慰自己: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心安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