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用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这句名言来说明技术变革和未来的关系。
趋势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是要有先进科技。
第二步,要有人将先进科技做产品化研发,因为整个产品化研发产业初期是不健全的,因此很多科技发明出来以后,还会耽误很多年,并不是马上就能拿来用的,其中也设计到相关配套技术的逐渐发展。
随着科技发展呈指数发展,先进科技的产品化现在已经越来越快了。
第三步,需要有市场的应用。
第四步,能被社会接受。
第五步,应用扩散。
所谓一个趋势,要有科技、产品、市场、社会和扩散这5个阶段的过程。科技突破是无法预期的,但是产品化研发这个阶段是可以预期的。因此提前知道哪些科技已经突破是重要的,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趋势什么时候能变成现实。
这里又有细节上的不同:
1、有些研发没完成,有巨大的潜力,还需时日,如航天产业和基因编辑产业。有潜力并不能很快产生效益,这个时间点都不能确认。记得高中填报大学专业志愿时,有许多同学就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忽悠,填报了生物类专业,很多毕业后的就业不理想,因为太超前,用同学的话说,中国没有一家像样的生物医药公司,能像欧美那样能花巨资去研发一些药品的公司凤毛麟角,居然有以为女生读了中科院的博士去教中学——太超前了真是坑。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人这一辈子,人生几个关键选择(大学、专业、婚姻)基本上决定了人生轨迹,选错了或选择质量不高只有自饮苦酒。
联想到在关于产品能否真正成功上,吴军老师说的成为“第三眼美女”和刘润老师说的达到“大众应用阶段”是衡量一个产品真正成功的关键,不过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年生产7万辆竟然与年生产700万辆的通用的市值差不多,表面上是有悖常理,但由于特斯拉独特的商业模式让其有独特的价值,恰恰是投资者看中了其在未来的潜力和广泛应用。
2、有些是研发已经完成了,有应用潜力,但是还有2、3年的潜伏期,比如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某些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等。
3、有些是应用已经成熟,也就是一年半载会热起来,比如混合现实、小型医疗器械,商用机器人,一些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等。
如果有些科技已经进入扩散期了,即这个概念社会也都认同了,到这个阶段也就没什么机会了,此时进入的收益就会非常有限。
变化的规律
少则1、2年,多则3、5年,各个产业都会出现根本的变革。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旺旺往往一个时代只有一个趋势,只有一个领域的变革,现在每个领域都会或早或晚的被改变,所以说“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这些变革会对我们传统的商业思想形成强大的冲击,所以才会造成每个人有巨大的不能适应变化的焦虑感。
市场是主要由需求构成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其中需求的权重更重),需求并不直接对应于技术,因此许多大企业未必是技术领导者。比如Facebook,它掌握了时代的需求,成了一个时代的王者,但其技术并不是最领先的,而它对技术、对社会的改变,和社会的需求把握得最好,所以需求和技术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
充分理解人类的需求,特别是未来的人类需求,提前布局,就能在未来收获大量的财富。
未来的需求等于永恒的人性乘以技术对人性的改变。(用数学公式表示为:未来的需求=永恒的人性*技术对人性的改变)
技术对人性正在形成放大、缩小、扭曲、还原等改变,所以从人性的基础出发去研究技术如何去改变,就能对未来有更深的理解。
第一、技术让人们越来越有闲
现在我们已经是进入一周5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有不少国家在叫嚷着要进入4天工作制。而在资本发展初期,一年都休息不了几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从中国到美国,以前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坐船,在海上得花3个月时间,现在坐飞机12个小时就到了。以前的纺纱厂,至少需要一个人操作照看一台纺纱机,而如今一个人可以照看几百台机器,相当于效率提高了几百倍。现在一个人可以技术使我们越来越没有干重复劳动的机会,因为都被科技替代了。
社会大规模的深度协作造成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其中技术的进步是催化剂。
第二、技术让人们居住越来越密集
居住的越密集,越得需要上下水、通风、通讯和交通条件的支持,技术使得人们又能力生活的越来越密集,因为人口的密集生活,会使得交通、教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利用,给人们彼此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线上并不能替代线下,在城市里,线上和线下正在成为不可分割的新整体。即丰富的线上,需要丰富的线下相匹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