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开了《道德经》一书,里面有几段在谈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我就静下心来看了,老婆说我这是职业病了,看哪都能找出相关的。
道德经第二章是这样写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有无、美丑、善恶、长短这些都是世界的本然,只是”同出而异名“而已。随着事务的自然规律做事,叫无为而治;逆着事务的自然规律,改变它更是有为而治。
”治“不仅是治国,治家,包括交友、治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
如果一个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家长非逼着孩子学习,这叫有为之事。行有为之事,就要很努力,会很累,很勉强,而且多数效果不怎么好。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问,我家孩子10岁了,没什么目标,学习不主动,怎么办?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的主要目标是玩,所以不会很主动去学习的。去干预这个事情本然,当然是很辛苦的。
还有一个家长问过,3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坐不住怎么办?一个3岁的孩子能坐下的时间很短,没一会准会走动。尊重孩子当前成长的阶段及心理的需求,不强求不应该这个阶段产生的事务。
”生而不有“生万物而不占为已有。我们常说,孩子在哪岁应该会背诗,哪岁会写字,成绩要多少分等等,都是家长自己的想法来占有孩子。孩子本体并不是这样想的。
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并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顺势引导,而不是强求。在《正面管教》有个工具叫”日常惯例表“,也是多数人在用的作息表,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写出自己的计划,家长从旁引导和协助。
圣人治国与家长治家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圣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是断掉妄想分别之心,就是这个好,那个不好的心要老戒掉,可以减少思想的烦恼啊。有许多家长这块做得特别到位,不会对孩子成绩有明确的期待。
实其腹,满足孩子成长生理基本需求,安饱自足。这点目前没有什么了,吃饭早就不是问题了。可是也有新的问题,家长认为这个是孩子应该吃的,那个不应该吃。然后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孩子本身不爱吃这个,非要逼着吃。
弱其志,这里并不是意志、理想,而是执着于非常想要做到一件事,争强好胜的心。就怕孩子之间陷入互相对比。
强其骨,除了身体素质外,还可以理解为心理方面的坚强。
《道德经》在于自己的悟,每一句都有你自己的理解,只要顺其自然。能力有限,理解这么多,欢迎拍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