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前段时间很火的青春剧《最好的我们》里,数学老师张平送给了暗恋自己的高中女生贝塔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
我也在中学时代第一次读这本书。在读硕士出国听起来都特洋气的年代,刘亦婷开启了本科留美的潮流。据说,在这边本书出版之后,中国的留美人数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经历过一段短暂停滞,后开始逐步攀升,并在2008年(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爆炸性增长的拐点。
顺便帮大家八卦下,刘亦婷后来的路径:嫁给了一个白人,成为了一个投资人(后来,她父母对她的特殊教育方法也遭到了质疑)。而在电视剧里,那个被送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女孩贝塔,是一个北京户口的高考移民,在高二回北京高考,并在毕业之后去了英国。
看到初高中年代的学霸很多都选择去美国读书或者生活,那么美国到底什么样子的?恰好到了自己的Gap期,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去美国西部,短暂感受一下寻金之旅。(我是国内读的本硕,没有在国外长期生活过。本文仅分享作为一游客对美国的直观感受,也望更了解的童鞋不断补充哦。)
旧金山渔人码头的卖艺人丨提心吊胆V.S.有惊无险
去美国的第一关,就是美签了。早在出行的半年前,我就赶紧去办了美签。在经历了复杂的填表和付款流程后,我很闺蜜跟很多人(比如李易峰)一样,转着弯在美国大使馆前排队三个小时等待面签。
在大使馆门前,拿白色纸条的,是没有通过的;拿蓝色纸条的,就是通过的。以我们的观测,大概有50%以上的人被拒签。到了面签时刻,签证官除了护照什么都没有看。主要就问了2个问题,1是,你们会说英语么?(好像我们看起来很没文化的样子==)2是,你们去干嘛?(答:旅行,拍照)然后就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通过了签证...后来总结,大抵是签证官把我们判定为了去买买买的傻白甜,并且我们在面试前还涂了口红美美哒,让签证官心情好了一点...
终于过了签证的的砍,在2017年10月,开启美国了加州,共去了3个地方: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然而,在旅行前后,美国又连续发生了诸多事端。
在出发前,还在犹豫要不要顺便去Vegas赌两局,就得知了Vegas恐怖袭击的消息,于是去Vegas的计划也就此作罢。
抵达美国之后,又在刚刚离开了旧金山的时候,得知了加州大火的消息——加州州长已将这起大火称为“加州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悲剧之一”,蔓延面积比整个纽约市还大。
刚刚到达了圣迭戈,就得知了圣迭戈爆发美国20年来最严重甲肝疫情…离开之后,游乐园又遭到了袭击…
虽说,美签顺利通过,诸多事端也都完美错过。但是,还是让我觉得,美国旅行要比其他的国家更加慎重。
为什么在一个发达国家,晚上不敢出门
无论是到了旧金山还是洛杉矶,朋友们都告诉我们一点——晚上不要出门在路上走。我们本次是选择自驾出游,神奇的是确实到了晚上,住宅区的街道上几乎是无人闲逛的。而就算是在旧金山的Downtown最繁华的街道,也随处可见流浪汉。因为分外小心,所以我们倒是也没有和什么“危险人物”正面交锋。
在旧金山见到的高中同学梁小喵说,她出门都会带个20美元“保命钱”。
旧金山九曲花街附近为什么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晚上连门都不能出?
从大环境上看,一方面是此前涌入的大量移民让人口充满不确定性;而美国城市警察的薪水来源是来自税收,其中最重要的税收就是房产税,所以警察的配比跟住宅区域的税收成正相关(且今年多所城市正在面临破产),所以基本上警察的数量与住宅区的豪华程度成正比;另外,持枪的合法让犯罪更具备条件。而大量不明身份的流浪汉流浪街头,也令夜晚被抢劫的危险性增加。
知乎上,还有一个“为什么旧金山的流浪汉这么多?"的问题。有人说是因为“美西阳光太好,很多人搬来之后才发现负担不起房价”;以及“早年的精神病院关闭让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而且硅谷可能也需要背锅——“科技繁荣给旧金山市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招致了更多的流浪者。高薪推动了高房价,再加上旧金山地区有限的土地开发,挤占了收容的空间。”
于是,在美国旅行期间,我们都尽可能把日程提前,天黑之后,如果从餐馆出来就会立刻钻进车里,晚上8点左右乖乖回宾馆。
而在我看来,夜晚的生活真的与幸福感息息相关。
作为在北京搬砖的互联网民工,晚上8点才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开端(虽然8点下班还算早的)——约上三两好友,大半夜在后海溜达;或是在胡同里穿梭、撸串;也可以在三里屯的露台,露天喝点小酒;如果是夏天,择一周末通宵暴走二环;(无论是什么季节)都可以跳广场舞....
“圣诞老爷爷"旁若无人地走在旧金山最繁华的联合广场那是因为没有“墙”
我跟小铭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为什么觉得美国比想象中更加失控?小铭很经典的回答道:世界上哪里不乱,觉得美国额外乱那是因为这里网络没有墙…
这也是另一个思路。人们对于世界的了解,很大程度源自于媒体的报道,而我们之所以感到一片宁静祥和,可能是因为“不知”。
早在1791年,美国就已经把新闻自由写进了宪法,且一直是社会自由主义和改革派的大本营,新闻行业常常视挑战公司、政府等社会权威为新闻目标。因此,虽然也存在着政府和商业的把关,但是还是会有大量的社会负面信息暴露在公众面前。
虽说媒介让人看到的也并不是事实的真相,但是信息的相对透明会让人看到信息更加全面,更接近于真实。
Capitola小镇里的钓鱼人和他的狗而国人则几十年来,被一堵网络之墙所阻碍着视野。
一方面,对国外的信息不甚了解(了解到的基本上都是过滤加工后的);一方面,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也主要通过经过把关和筛选后,经传统媒体的口径,方能知晓,此时已距“真实”有了一定偏差。
在我看来,直到2009年起微博的诞生,这样的媒介环境才开始有所改观。伊始,人人都有向公开社会发言的机会,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成倍增长,也就是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爆料”,看到了一个与媒体口中的一片祥和不一样的国内环境。比市值更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在公民话语和公共领域上做出的贡献影响了中国社会(这样一说,我还真的觉得微博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并为自己曾在那里任职而感到自豪哈哈)。
丨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也许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
此前,说起去美国,我担心,去美国是不是“不安全”。现在我更加理解了,我们对于美国的“不安全”的印象,可能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本身的不安全,而是因为信息的知晓程度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不同面,于是对待这个国家的心态不再“草木皆兵”。
回国后,北京接连发生的几桩事端,也在同样在颠覆我们对于国内安全状况的认知。我们以为国内是最近才开始发生一些案情,然而很多案件其实几年以前就有先例,只是因为信息传播的没有现在迅猛,导致尚未被公众所知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会持续看到更不一样的国内社会。
另外,“安全”除了一个地方客观的安全情况之外,很多源自每个人对于信息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而信息的超载,又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冗余和谣言。所以,单单主动提升对这个世界的信息了解程度还不够,还需要有信息的思辨能力,才能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啊。
当理解到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安全,也没有想象中可怕”,所谓“晚上不能出门”的小瑕疵便也就瑕不掩瑜了——毕竟,这世界恐怕没有一个角落是完美的。比起“发现别处有多好”,也许“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才更是旅行的真正意义所在。
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