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很纳闷书名,没事要被讨厌做什么,借着朋友的力荐劲儿买书,静着来读。这本书很好读,也很好地帮我了解阿德勒心理学派。
书由一个青年和哲人的对话铺展开来,翻开看前面讲到原因论和目的论,往我自己审视一下,确实是那么回事。比如我为了搁置vest line project而莫名制造出的焦虑与不安情绪,又或者我以吼的方式压制我妈不断打听我妹信息那件事等,都是为了达到逃避正面当下需要被解决事件的目的。我一直赞同:“人的过去属于经验,而活在当下主动去改变或创造对处理任何事都非常管用。”
当下一口气将拖延至此的书剩余部分看完,有着回顾新老认知的感觉,我想这本书正参与到构建我的生活当中来了。这一阵因为一些私事我变得有些颓废,行动力削弱得厉害,当面对没法集中精力地去做好手头上的事儿的无力感袭来时,我偶尔会把不想及时完成的状态归咎于那些私事。真的还蛮无厘头,意识到这一点的话,我不保证我一定会做好,可我知道了自己的目的。
人际关系是人烦恼的来源,而维护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成共同感觉体。我们每个个体在社会中处理着家庭、工作、朋友等等关系,其实自己就是这关系的中心,接纳自己、他者信赖与贡献他人的三步,在我的元认知中是存在的,然而终日去践行的状态不多,所以我想很多书绕来绕去可能浓缩起来都在讲一件事情,但自己做为世界地图上的中心在行动这个主要创造点上很难时刻都铭记在心,因此需要不断地去重复读好书,说完我为自己近来的阅读量感到汗颜,哈哈。对了,突然想到横向和纵向关系,我就会有这样的障碍,去维护平等和与他人比较的高低级二者会影响到我,我想在此时此刻中,我会会把它记得牢牢的,有这样一句:“一切不带评价的言语是最高智慧”,有一次蹦进了我的脑子,跑到我的笔下。
可能我最近的不佳是因为我陷入了对人生是一条线的状态中,乔布斯曾在自传中说到人生是连点成线,跟书中的人生是连续的刹那很像。老实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到不存在过去与未来,我那么渴求去完成一些目标,却忘记我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此时此刻。呵呵,当下像睡醒了的感觉也是蛮好的。
书里提到很多新词汇,课题分离、甘于平凡等等,一看到相应的篇章,我像有很多经验要一吐为快,但是后来想想这些场景跟每个人特定的生活背景相关,如果不能详细的描述一件事那还是自己过个干瘾给他人一些自学的空间吧。我这么写不是想说自己如何的完美无瑕,正好是自己还有更多需要领悟与完善的因此才点到为止。
一遍刷过去,我并不能吸收所有精华,我想我还会抽空来读的,知行合一很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