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周围一群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眼光毒辣,逻辑清晰,非常具有说服力。看了腾讯产品法,发现这种人的共性叫做: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作为产品人,从过往的工作中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以前在做借贷产品方案设计时,老板提出需要有在线沟通功能, 客户通过我们平台沟通后直接可以打借条。于是在IM这一块,从添加好友的方式(手机通讯录、账号添加)、删除好友直接单方面删除即可解除好友关系、组建群需要从菜单入口创建一个ID,然后群成员可以任意添加各自的好友入群……现在看来,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各种场景,就从qq、微信、支付宝、其他借条工具各种抄袭一点,组成一个还自我膨胀了小半年的产品。
如今才逐渐睁开双眼,发现每一款产品的每一个小小的功能背后都有它的设计故事。qq之前是陌生人社交,所以添加好友时除了使用固定的ID搜索外,更多使用昵称、年龄、是否在线、区域等条件搜索,建群的场景相对固定:同学、家人、兴趣爱好等,群的体量相对较大,加入需要管理员的审核。微信的熟人社交,添加好友主要以手机通讯录为主,对群的组建更加便捷,一对一的聊天详情中可以添加、主页右上角的固定功能菜单可以添加。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有回到初始场景去推导,才能获得不同的视角。作者给出了连环提问法来理清设计者思路:
Q1:他们当时为什么要那样设计?
Q2:这种设计基于当时的何种前提条件?
Q3:所有前提条件直至现在都还保持不变,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吗?
Q4: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有引入新的问题吗?
只有了解本质,才能针对需求创新,而不是用大小不一的轮子蹒跚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