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考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作者: 双语趣味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1-21 20:16 被阅读0次

18课《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写作背景

从聊斋系列来看,他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官僚,土豪劣绅欺压百姓,所以在这里也可以将狼理解成是那些混蛋的化身。

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写成《聊斋志异》,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才完成这样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三、字词

1.屠:这里指屠夫,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晚:在晚上。

3.归:返回,回家。

4.尽:完。

5.止:通“只”,仅有。

6.缀(zhuì)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7.惧:畏惧,害怕。

8.投以骨:“以骨投之”,把骨头投给狼。

9.止:停止。

10.从:跟从。

11.并驱:一起追赶。

12.故:旧,原来。

13.屠大窘: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大:很,非常。窘:恐怕,担心

14.恐:担心,害怕。

15.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6.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7.积薪:把柴草堆积在一起。薪:柴草。

18.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19.乃:副词,于是,就。

20.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21.前:上前。

22.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

23.少(shǎo)时:一会儿。

24.径去:径直走开。去:离开。

2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6.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27.瞑(míng):闭眼。

28.意暇(xiá)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29.暴:突然。

30.以:用。

31.毙:杀死。

32.方:副词,正。

33.转:转身。

34.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挖洞。

35.意:意图。

36.隧:在柴草堆里打洞。

37.暴:突然。

38.以:来。

39.尻(kāo):屁股。

40.股:大腿。

41.乃悟:才明白。

42.假寐(mèi):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

43.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4.黠(xiá):狡猾。

45.顷刻:一会儿。

46.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47.耳:语气助词,罢了。

词性活用

1、狼不敢[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洞中)

5、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仅有。

一词多义

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企图)

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虚词的用法

(1)之

助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助词。久[之]:调整音节,不译

助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2)以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用来

省略句

省略宾语

“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以骨投之”。

“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四、结构层次

《狼》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1-4段),以叙述的方式,交待屠户与狼相斗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段),以议论的形式,揭示文章的主旨。

五、课文分析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并走向结局的全过程。

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叙述故事: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

发表议论:议狼。

4.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投以骨”。

5.狼得骨头后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

6.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出其狡诈本性。

7.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见它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中透出了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9.作者是如何刻画机智勇敢的屠户这一形象的?

作者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户形象,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屠户在看到有两只狼盯住了自己,且跟从了好长一段路时,内心充满了惊慌与恐惧;他不愿意惹是生非,于是,“投以骨”“复投之”,一再妥协退让,企图以此消灾。但狼步步紧逼。屠户在“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的情况下感到十分窘迫。此时,屠户对狼的本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狼不抱有任何幻想了,于是选好有利地势,“弛担持刀”,决心拿起武器同狼搏斗。最后,他抓准时机,主动出击,消灭了狼。从妥协退让到被迫御狼,再到主动出击,屠户的勇敢性格逐渐显露出来,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的机警与智慧。在“骨尽”而狼“仍从”的境况下,屠户终于看清了狼贪婪的本性。他首先占据有利地势,拿起屠刀准备出击。在只有一只狼在眼前“目似瞑”的一刹那,“屠暴起”,勇敢地杀了它。杀了这只狼后,屠户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转视积薪后”,又将企图从背后偷袭的另一只狼杀死。勇敢为智慧增添了亮色,智慧加重了勇敢取胜的砝码。两方面有机结合,使屠户最终战胜了恶狼,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赞颂了人的智慧与勇敢。

10.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被制服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却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这则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

11.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从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六、拓展延伸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如果喜欢本文,敬请“关注”、“点赞”;如果咨询本人,敬请 “赞赏” 后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hy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