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存语文课堂中学生个性化解读
案例背景
《咏雪》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陈太丘寒雪日组织家庭聚会,俄而雪骤,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现了古谢家良好的家庭教养,而后文章通过太傅神态描写和道韫身份补叙,高度赞赏了一代才女谢道韫的文学造诣,而她"未若柳絮因风起"也成为千古咏雪名句。当然,学习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景物也自然成为本文的一个教学目标,而盐和柳絮的比喻自然会被用作比较,我们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创新思维,这一理论就在本课堂关于两喻分析中得以再现。
一、在交流中溅出火花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本课内容,也已经掌握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下面大家分组合作探讨,说说哪一个比喻好?
分组合作探讨后,请选出代表举手发言:
生:我觉得第二个比喻好。因为她写出的雪花的形态,轻盈而又美丽。
师:说的好。老师脑海里已经呈现出那个画面。
生:我也觉得第二个比喻好。它更加传神,很唯美,也贴切。
师:把握的非常好!
生:我觉得柳絮比喻好,给人春天的感觉,像我们第一课学了的朱自清的《春》,给人力量,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想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教师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几个小组,大家称述的都特别好,可是老师还想听听其他同学的声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二、在碰撞中擦出火苗
(片刻的沉默后,最后一排一个女生缓缓地举起了手)
生:我觉得两个比喻都非常好,前一个比喻是一个男孩的比喻,比较大气磅礴,后一个比喻是一个女孩的比喻,比较轻巧柔美。
说实话,这个女生的回答,实属惊到我了,第一次听到,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解读,细细一想她说的也很有道理,撒盐空中自有一方豪情,而我却从来没从性别角度思考,真的自愧。
(教室里更加安静了,学生们纷纷陷入沉思)
师:这位同学的能够根据两个孩子的性别特征来解读这两个比喻句,实属难得,角度特别新颖,老师为你大大的点个赞!
(教室里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而后又有一个男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就像一部武侠片的感觉,而"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像是一部爱情片,各有各的好处。
师:你也好棒!老师似乎也感觉到了。男孩子的大气,女孩子的柔美。还有没有同学还愿意补充,或者表达自己的见解?
生:我觉得第一个比喻好,撒盐写出雪的颜色,下落状态,而柳絮随风是向上飞,谢道韫的比喻虽然唯美但是不切和实际,拟物应该先行似后神似,形似是基础。
(教室里慢慢的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师:大家说的确实都有道理。谢道韫确实了不起,可是谢朗也不错,谢道韫文章补叙有所交代,但谢朗这个人作为东晋名仕谢家人又如何呢!大家谁有关于谢朗的资料?
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谢朗,小名胡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人,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官至东阳太守。“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封:谢韶。胡:谢朗。羯:谢玄。末:谢琰。皆小名)。少有文名,善言玄理,文词艳丽。《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师:通过他读的这段文字我们也可知悉谢朗也是位少年才子,他的比喻也自然不会太差,雪刚下时确实像盐,粉末状,从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谢朗直率的性格,他应景而对。同学们能个性化解读和创新思维真心值得称赞。老师祝贺你们!你们实在了不起!
三、课后小结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所谓"高手在民间"。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老师应该不被所谓的条条框框束缚,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真正的解放文本,解放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学生自己思考,扩散性思维闪出耀眼的光芒,这正是语文的特性,没有定论,没有决断,语文即生活,生活是一本厚厚的大事,有些东西需要人生成长中的不断领悟,也许30岁的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好,也许50岁的我觉得“撒盐空中差可拟”好,或也许70岁的我又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也许在塞外的沙漠我喜欢“撒盐空中查可拟”,也许在江南的小镇我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所以没有正确、完美,才是最好的!
四、教后反思
其实,孩子们的思维真的特别好,有时我们老师会被我所认为的结论禁锢住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也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我们应该放开手,让他们自由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