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10.27

2022.10.27

作者: 木子和立青 | 来源:发表于2022-10-26 11:42 被阅读0次

    孔子一回病重,弟子子路找来一大群孔子的学生充当家臣,准备料理后事,想让老师像诸侯那般走得风风光光。

    后来孔子的病好些了,知道了这件事,大怒说:“仲由这是欺诈!我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况且,与其让这些所谓“家臣”给我操办后事,我更希望是你们来亲自送终!而且我即使不能大葬,难道你们会把我扔在路边不管吗?

    孔子的愤怒里不仅仅有怒弟子的不争,也有孔子对一生执着追求的坚守,没有的不装有,不该得的不要,至死不渝。

    然则孔子反反复复提倡强调的,恰恰是在孔子所处时代最最缺乏的。孔子把自己的坚守禁锢在复古的框架里,不求是、够不着的“好高鹭远”让梦想只能是梦想。

    是以性子暴躁的子路虽则作为孔子大弟子,依然免不了随大流,重名和利的俗规。最有钱的子贡依然在孔子死后为孔子封圣名。而形式大于内容的葬礼,依然在后世大为盛行。丝毫没有孔子所倡导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这个命题太大。倒想起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越是反复对比强调的,也越是做不到也得不到。太常见了。

    比如我曾反复叮嘱孩爸:买红豆和黑豆,黑豆可以不买,红豆一定要买!一定要买红豆!买红豆!

    孩爸买回来的一定是黑豆和绿豆。倒不如只说一遍。反复叨叨的一定会被自动忽视。

    比如我反复给孩子比较强调:应该如何如何做,不应该这样这样整,这样整是错的…

    一番大道理下来,孩子往往会继续往错里整。倒不如只去说对的那个。对比强调的一定会对错的一方印象更深。

    所以,唠唠叨叨没用,可以省省了。对比批评没用,还是去看见并鼓励对的。

    对大流,保些清醒。对成长,多些从容,对够不着的,少抱期望。不为没有的而强充的有来欺骗自己,去博取无谓的赞。踏踏实实走好眼前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lt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