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在转变,每一秒都在转变,我不知道最后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甚至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只知道它在不停的转变、不停的改变,似乎在寻找一个折中落脚点,一直在寻找。
突然之间觉的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一种天赋异禀,一种能说会道,一种平平庸庸。
平平庸庸又分为两种,一种虽无能力也无野心,自乐其中,一种能力配不上野心,自我折磨。
《皮囊》里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他读书却并不好,这样他这种高傲的安静,被理所当然的理解成孤僻”
第一反应就是——能力配不上野心,高傲就成了孤僻。
读《人生海海》的时候,书里说“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人家的眼”,觉得很对,觉得人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想的,自己是否满意,幸福在自己心里,不在别人眼里;读《自卑与超越》时,书里说,“如果一个人与自己周围的人丧失沟通的基础,他的行为无论对他自己,或是对其他人都毫不起作用,是没有意义的”,觉得也很对,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必然要和这个世界联系,联系反馈来的信息,才是意义。
也知道这两句话都对,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但却怎么都形不成一个稳定的理解,找不到一个落脚点。
情商不高,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甚至很不屑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打交道,也苦恼过,但最后觉得只要自己喜欢这个状态就好,何必非逼的自己去变的能说会道。但因为今天的一个小事,成了一个导火线,让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觉的自己以前纯粹的不屑很愚蠢。
若我天赋异禀,我的纯粹不屑是一种骄傲,有些东西,即使我不争不抢,也可能会因为我自身的能力自动来到我的手上。但若我平平庸庸,也纯粹不屑,那有些东西,我不拼尽全力去争取,就永远轮不到我,不在意还好,若在意了,那么那种不屑就是一种愚蠢。
这种转变,到底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这种改变是好还是坏?
还有《月亮和六便士》,至今都还没有看,它的评分很高,很多人也都推荐,我也一度觉得,如果让我做选择,我一定选月亮,但现在的我却不那么想了,月亮是理想,代表追求,六便士是生活,代表活着,如果没有六便士,要怎么去追求月亮?
今天的思绪有点乱,大脑在不停运转,但也始终没有找到落脚点。
我仿佛在火车上进行一段旅行,看到的见到的听到的,都能成为我生活中的小黑天鹅,冲击着我的认知以及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读书最喜欢的两句话话是: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尽信书,莫如无书
我究竟会得出一个怎样的知道结论?是好还是坏?
总结:
1、早起、跳绳
2、单词一百
3、简书日更
4、《一点英语》打卡
5、阅读一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068/b716f2697326283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