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本身,足以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写出成千上万的字已然不易,将它们衔接起来,让它们放在一起讲得通、有趣味、能引起共鸣,更是难上加难。
小说作家大多分为两类:一类作家写提纲,另一类不写。就如同玩纸牌一样,每位作家的洗牌方式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多数情况下,人类喜欢依赖规则的可靠性。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安全感:如果我们一天写一页,一周写五天,一年之内,我们就可以完成一本书;两年之内,我们就可以出版一本书。然而,这并不是生活。一天一页,听上去是个完美的计划,它可以让你在一年之内完成一本书,但同时这种死板的规划也可能限制你的创作潜能。
写提纲的话,可以帮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小说,我们只需看一眼,可以知晓小说的走向,自然地铺设线索;就可以判断出激发事件是否出现过晚、中部情节是否拖沓、高潮部分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
就好比一名登山者绝不会毫无准备地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他攀登前肯定会做好充足准备:设计路线、招募团队、准备并确保装备无误、强化体能等。匆忙动笔写一部十万字小说的作家,就如同冒失的登山者一样,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
尤其当作品中含有多个视角时,采取何种视角描写场景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以某个人物的视角展开场景,之后却意识到另一个人物的视角可能会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最后,我们只得改写整个场景。如果事先有提纲,就能让我们对情节和人物有更好的把控,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视角分配与视角选择同样重要,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平衡各个视角的比重,从而确保每个人物都能得到相应的上麦机会。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提纲限制了创造力,会认为有了提纲,小说就不再是写作时逐渐成型的了;有的则认为提纲会榨干他们的创作热情,写完提纲后,他们再也没有兴趣去完成这本书。
其实,每位作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不论一位作家多么成功,你都没有必要去刻意模仿他。唯一值得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式,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