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江湖里面都是茶米油盐。
《江湖儿女》又是一部高口碑低票房的文艺片。或许败就败在了文艺片这三个字上。好多人都说当代浮躁,在这一点上便可看出,可以定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人少之又少。
贾樟柯的电影处处都是细节,对生活的掌控都在收放恰当的细节之中。细细观看《江湖儿女》,开头的巧巧捶那些打麻将的人的背,狠狠地捶,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发怒,这是斌哥实力最鼎盛的时候,呼风唤雨,好不得意,电影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斌哥地位一落千丈,以前小弟的一个手下都可以在他面前发脾气,而斌哥的小弟也只是说“他以前是我大哥”。以前是,那现在呢。这不就是对那虚伪的江湖一个响亮的巴掌吗。什么五湖四海,什么情深义重,什么肝胆相照,只不过是嘴上的说辞罢了。这便是江湖中的义。
江湖儿女之间的情呢,巧巧说要给自己的父亲买一套房,斌哥说很简单。巧巧要去呼和浩特吃东西,几百公里的路,说掉头就掉头,没有一丝犹豫,巧巧突然不想去了,那好啊,再回头便可。一个女人一生最幸福的事应该也就是找到一个疼爱自己,包容自己任性的男人了吧。可是,在巧巧要和斌哥离开这里,去新疆做一点小生意,自由自在的时候,斌哥却闭口不言或许,一个男人再爱一个女人,可能他还是离不开权和钱吧。就是这个男人,在巧巧为了救斌哥,在闹市放了两枪被捕入狱以后,斌哥便躲着巧巧。五年监禁,没有一次探视,五年后出狱,没有一人迎接。这就是那个之前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男人,失去了权和钱之后,从大同躲去了奉节,说着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那个男人最后因为喝酒导致了脑出血。最终还是巧巧照顾了他。
这样的没情没义江湖,就像一个染缸,不管你多么白净,染缸里游一圈,总会变成染缸里的颜色。巧巧就是这样,一开始拿着枪会好奇的看半天的人,一开始不愿占司机便宜的人。学会了在街上拿一朵花去吃街边的喜宴,学会了去骗钱,学会了在摩的司机要和她耍一下的时候,骗走了他的摩托,一个以摩托为生的人在大雨下面苦苦哀嚎,可是巧巧的脸却静的可怕。她最后还是成了染缸里的颜色,变成了这个江湖上的江湖人。
巧巧去找斌哥,船上的女人,吃饭前都要说一声阿门祷告的人,不声不响的拿走了巧巧的钱和身份证。打着电话放肆炫耀的土大款没有在外面找小三,安安静静说话文质彬彬的人却有着小三。火车上漫天乱吹的人却渴望着爱情,哪怕承认自己只有一个小卖部,也不愿意欺骗自己眼前的女人。这个江湖就是这样,永远看不清,永远猜不透。
影片的最后,斌哥给巧巧发了一句“走了”,然后独自离开了。离开了巧巧,可是他知道,自己离不开这个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东西就像梦魇一样,死死地缠住每一个人,一道一道的勒紧,一下一下地用力,缓缓地让人失去知觉。
最后的江湖,没有兄弟情深,也没有儿女情长,只有不知道何去何从的“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