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传统蒙学教育之开示

传统蒙学教育之开示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22:55 被阅读56次

    传统蒙学教材大略可分为:识字类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韵对及诗歌类如《声律启蒙》《千家诗》等,故事类如《二十四孝》等,贤德之士的嘉言善行如《小学》(朱熹)等。

    传统蒙学教育的核心所在,即价值观教育。如《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通过简练的文字、通俗易记的形式让孩童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懂得伦理道德,养成行为习惯,逐渐凝成品质。这些传统蒙学教材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避开大道理,直接告诉儿童基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

    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蒙以养正圣功也”。启蒙教育作为一个人所接受的最初教育,关乎其一生的思想走向和整个道德观念的培养。

    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十分讲究道德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或是来自“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规范,或是来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理念。道德教育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首要位置,整个社会都倡导和鼓励人们陶冶情操,自我约束,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树立牢固的道德信念。

    中国传统教育自有其脉络。朱熹所说的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是:“小学只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技艺,日常生活中的孝悌忠信等。朱熹认为“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小学是事亲,学事长,且直理会那事。大学时就上面委曲详究那里,其所以事亲是如何,所以事长是如何。”“大学”要教穷理、正心、俢己、治人之道,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学》类童蒙读物是“五经”的基础,经由《小学》,个体得以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五经”以“四书”为阶梯,“四书”以《近思录》为阶梯,《近思录》以《小学》为阶梯。所以,如果把传统教育比作一座金字塔,在科举的路程上取得最后辉煌的进士们,就构成了这座金字塔的塔尖,而那些刚刚进学或在家接受启蒙教育的幼童们,则构成了塔基。

    传统蒙学价值观培育对当下德育的开示:

    道德教育是基点。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是一个应当得到真正贯彻落实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表达了人才培养的均衡思想,而且更看重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养和道德灵魂的构建。漠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文修养,忽视学生的道德人格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和健康人才。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道德缺失其实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德育要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回到人本。德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德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德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德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德育要心灵沟通,感情交融,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既讲理,又动情,情通理顺,入情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个体主动和自我意识,学生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德育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双重价值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前者是前提、基础、本质,后者是人的价值的提升和拓展。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

    大中小学德育要求应是递进的,要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学生自己掌握批判的武器,提升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18.8.7《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驽马渡江:好的教育,是一个民族顺利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希望,向伟大的老师们致敬 :yum: :clap: :clap:

      本文标题:传统蒙学教育之开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pz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