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城区名师培训班开班培训
培训的时间三天,周二周三周四,每天下午五点半上完课再赶到学校上一节课。虽然步履匆匆,却也充实而紧凑。这样的紧张也许就是名师工作室的前奏,周五参加实验技能比赛。周五下午下完卷子走出考场已经是五点四十。又是一周结束了。
现在的我翻开笔记,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体味出每一位专家的高明之处。梅洪建老师一个作为能在全国进行讲座的教授。最能打动我的莫过于“润泽的教室”,这个说法生动而形象。“润泽”意味着关系的融洽,自然,不是生硬而粗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以柔顺为主基调的。这时我想起了自己的课堂,自己想到的自己没有放手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润泽。原因之一是由于自己对于学生的成绩有着一些略微着急的期待,对于自己的能力有着一些担忧。于是就不敢放心大胆的去放手了。当然,老师说的“润泽的教室”绝对不是自由市场,没有纪律,而是营造一种所有孩子都积极向上的课堂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向上生长的力量。向上生长,的确的。身体向上,品德向上,成绩向上……这是他自己的实践经验,也是我的努力方向。任何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都想在中考中有所斩获。在班级里每次都有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如果努力了,我还是最后,这个时侯我们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正如同我们正在滚滚前行的祖国,曾经我们有过暂时的落后,但是在我们源源不断的努力下。我们的各行各业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的孩子们也一样,我们也一样。
“成为人,成为好人,成为幸福的人。”梅老师的教育学生的层次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需要很大的一番功夫的。努力,进步,向上。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如果说梅教授的一些做法是已经在全国铺开的话。宫志林老师则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自己的手中来干活。外刊阅读和古诗词翻译说起来这两件事不大,但是能够引领一批人做的有序列,成系统。做到能被许多知名报社约稿,这是很不容易的。给了很多青年教师成长的机会。所以自己能够有名师指路是缩短自己成长历程的很重要的一环。在名师工作室里,珍惜成长机会。认认真真的跟着名师去实践,去成长。自己终究会有大的收获。
市教研室的杨军社老师讲的风趣幽默,把课题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问题就是课题,对策就是研究”。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研究课题的明确的实施办法。在初三化学的教学实践中,问题很多。自己只需要把其中的一个小问题抓住去深入研究,仔细梳理,想好对策,再把对策认真梳理,就会成为自己最终的成果。
常乐乐老师给我们把城区教科局教研室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课题的情况和我们进行了分享,让我们明确了课题的进展及方向。凤鸣中学把自己课题的推进情况进行了示例说明。让我这个凤鸣人对课题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芦建华校长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让我们深刻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看到她精彩的思维导图的展示,听到她个人的读书分享。让我更加对学习的重要性,读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石榴校长给我们分享了自己语文走来的点点滴滴,让我从其个人的习作中看到了坚持不懈成长的力量。纪淑芬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洒脱与张扬。一句“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请离开”虽然听上去有些决绝,却又是显得那样的果断。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选择自己擅长的,自己不喜欢的不擅长的轻易不要去触碰。
郎老师是我们化学组的导师,这也是我第一次听郎老师讲座。娓娓道来的语速,和声细语的语气,让我在台下不由得暗暗叫好。能够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这份气定神闲,淡定儒雅仅仅这一点也是特别需要我学习的。随后上午我们组进行了紧张的准备,从文字的敲定到幻灯片每张图片的选取,一直到每一段文字的选择。大家在那里字斟句酌,苦思冥想。通过紧张的几个小时的齐心协力的努力,换来了我们化学名师工作室形神兼备的汇报。
活动结束回到学校上完最后一节课,回忆三天来的历程,犹如艺海拾贝,总是能不断有新的发现。现在的我在这里写下这些经历和感悟,不断地有新的回忆感想生发出来。自己有幸能够进入名师工作室,落在肩头的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自己抓紧在这有限的两年的时间里不断的学习,抓紧去充实自己。自己离名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需要自己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认真的感受,认真的体会,认真的感悟。这些点滴的认真如驿路梨花般,待到春日时节,必能看到“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盛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