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综艺《我家那闺女》的热播,Papi酱与焦俊艳关于亲子关系的讨论,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对于papi酱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在中国,从宝宝出生以后,似乎就失去了自我,永远都是围着孩子转。
在饭桌上,最常听见的话就是“鸡腿,宝宝来!”、“鱼肚子的肉最好,没刺,宝宝吃!”
在学习桌上,最常听见的话就是“宝宝,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学习好才有出息,爸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宝宝,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安心读书就好了”
在父母争吵后,“宝宝,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所以你一定要争气。”
在孩子结婚前,拿出大半的积蓄,为孩子购置婚房、婚车,而自己永远是节衣缩食。
在退休以后,生活里可能只剩下带孙子或者是等着孩子偶尔回家来看看自己。
诸如此类。
写到这里,真的觉得,父母是好悲情的角色。
就像papi酱所说,父母再三讲述的是自己的付出,诚然他们付出的非常多。但是孩子听到这些话,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负罪感,好像因为自己,带来了父母人生中所有的黑暗面。
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可能并不准确,但是也能展现一些问题 。当代大部分的青年人如果不考虑现实以及舆论的压力,在亲子关系上,更多的人的选择是——并不想生小孩。
有没有觉得很讽刺?
在无微不至关怀下成长起来的青年,非但没有要继承这种品质的意思,更多的则是并不想负担另一个人的人生。因为从父母的身上,我们只看到了未来所要面临的沉重。我们不愿意接受这种沉重,因为自己好好地活着都并不容易。
父母一代看到这个,可能会忍不住愤慨道:“你们这是自私!还为自己的自私找理由!”
是啊,我们也承认,我们是自私,做不到你们的伟大。可是我们的自私,正是因为你们的无私。(感觉有一大堆父母会想打我)
中国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一直有些畸形。
无论是婚姻还是孩子,从来都不是任务,也不是人生的必做题。
不是为了结婚才去恋爱,而是因为遇到了一个人,感受到了俗世生活中两个人彼此扶持的幸福,经过慎重的考虑,才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养老才生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并不需要用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将未来的养老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寄希望于孩子的身上,那还是自己努力奋斗更为是在。孩子绝不是激情后的产物。而是在婚姻里相爱的两个人,经过审慎地思考,认为自己具备有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并渴望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这才是一个孩子应该出生的大环境吧。
拥有孩子以后,将它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是你的孩子,他更是他自己。
我希望我和我的孩子是这样的关系:
我会好好得抚养他,但不视此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不放弃自己的个人爱好;
我会在饭桌上告诉他,“鸡腿你想吃吗?如果想吃,你就吃一个。可是妈妈也爱吃,所以妈妈也要吃一个。”
我会在学习桌上告诉他,“毫无疑问,当代社会需要知识,妈妈也希望你好好读书。但知识不是以读书成绩好为界定。人生也不是只有好好读书这一条出路,等你具备基本的世界观以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的人生道路,并为此享受成功的喜悦或是惨痛的失败。”
我会在和他父亲争吵时,告诉他,“夫妻争吵非常正常。如果我和你父亲过得不开心,也一定会告诉你,不会因为你强行捆绑在一起。所以你不需要为此忐忑不安,现在可以出去玩啦。”
在他成年以后,无论他是独身主义、丁克一族、爱恋同性,我会告诉他,作为社会亚群体,他可能面临的状况,可能我也不能做到理解并支持他,但我尊重他。
在他结婚前,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我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但绝不以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为代价,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
在他有了孩子以后,如果需要我的帮助,我当然也会尽一份心,但绝不以此为己任,毕竟这个孩子是他应该担负的责任,不是我的。
我会告诉他,在人生中,第一位永远是自己。因为在漫长的生活中,只有内心的自我永伴左右对抗一切的现实苦痛。父母与孩子,是分别都是上天恩赐的缘分,相携走过一段路途,却终将分道扬镳。
我希望,我们全心相爱,但独立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