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你爱个不休(原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你爱个不休(原创)

作者: 贺承德 | 来源:发表于2024-05-03 11:45 被阅读0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走进了中学教材,步入了语文课堂,但是这样做似乎还不够。作为教师,我们于情于理都应该让其在当代中学生的手中发光发热,让其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从小横行,或许是没有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洗礼的缘故。君子临风,像玉树那般威武,想必是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熏陶。

有道是:“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能不是一位铁匠,但肯定是一群能工巧匠。它们必然能够在广大中学生的心目中雕塑出一座花园的高尚品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起来抽象,听起来深奥。面对祖国的春天——少年,教师需要做的功课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化深奥为通俗。我懂还不行,你得懂才行,他也得懂,这不失为皆大欢喜的格局。大家都懂,这才是真的懂真义。试想那时的欢愉,你还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孔冰冷的“古董”吗?不,那是笑容委婉的“活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辉煌的文化,辉煌的文化与灿烂的文明携手,人生的信仰与伟大的时代同行。所谓优秀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基因。所谓优秀的文化,就是指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只要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放开手脚,在实践创新的教育中大干一番事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被细化,只是粗线条的蓝图,还不足以经营白云“四海为家,心安为上”的意境。譬如诗歌的传承和佳节的馈赠等,正等着我们去美化,去创造。

不容忽视,一些学生的现状是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大上的字眼,教师和盘托出以后,学生极易被吓出一身冷汗,并且笼罩上满头雾水。望而生畏是我们的罪过,怜而生爱才是我们的造化。

其实我们一直都沐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之中,只是部分学生浑然不知罢了。中学语文教师于情于理都应当以语文为载体,千方百计地唤醒在学生心中沉睡已久的文化细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最美向导。

语文不是苦瓜蛋,而是香甜枣。语文不是一瓢苦水,而是一汪酒水。它能够让读者的目光喝得酩酊大醉,然后面带微笑地摇曳着壮阔的心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土壤。在这样的厚土之上,成长着许多根生动到极致的傲骨。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了,发扬好了,我们才能让语文味溢出来,我们才可以在上面尽情地踏浪,切身体验“语文是最浪漫的学科”的读书真谛。

阅读经典,吮吸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快线,并非是我们只要占领了背诵的山脚、默写的山腰,就可以鸣锣收兵这么简单。山巅的独秀是用笔墨渲染出来的结晶,那品味怎一个“爱”字了得!

虽然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所起步,但是它永远不会止步。毕竟中国语文博大精深,它影响着的不是几代人,而是几十代人乃至成百上千代人。中国语文影响着的不只是物质世界,更是精神世界。我们坚信,只要学生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就肯定能够对语文倾吐赤诚的芳心。

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说白了,帮不上学生什么正忙,只会助倒忙一臂之力。苛刻的死记硬背也是不足取的,它扼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头来还有可能将其深深地掩埋在无知之中。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雕塑者,语文教师更是天使的信念的守护神。语文教育还要继续赶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必经之路洒下了一缕缕活蹦乱跳的阳光。

对当代中学生爱不休,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聋发聩的心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你爱个不休(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sc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