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在书店遇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觉得可以归为神棍的一派胡言。一切内在动机归于性,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后来接触到荣格,反而是从比较神棍的身心灵角度,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容易嫁接联想到共业。荣格受东方神秘主义影响甚多,并且在我看来,其理论较弗洛伊德更具有哲学性。
后来从实用的角度,接触的多是当代积极心理学。心理学不仅可以用来处理疾病,也可以协助和指导每一个人如何从精神层面“强身健体”。在这一阶段读了大量的通俗心理学读物与心灵鸡汤,同时也日渐多的了解到或者说识别出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们,有时会觉得似乎宗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法。
接触到心理学的第三大巨头阿德勒,是最近一周的事情,通过这位关键人物,发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有机会串联成完整的体系。阿德勒的目的论在日常应用中并不陌生,举个例子,可以认为我与王女士的关系僵化,是我为了达到尽量少承担家庭责任这一目的。然而目的是可以通过个人意愿来改变的,这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沿着粗略的知识框架,可能会继续添加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砖瓦。心理学是自助的手段,哲学是自洽达成的方法。对经济学和投资的学习其实都有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感兴趣的领域总归是软科学多一些。本着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框架一个一个搭起来,不学无术,学则有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