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末,小朋友需要补课一天。
早上慢悠悠起床,还要再看上一会书。
一贯以来的不忍心,还是放纵了她,喜欢看就看一会儿吧。
没想到一看没刹住车,晚了。
早上8点,有数学测试。
虽然表面云淡风轻,心里还是替她捏把汗。
这每天踩着铃声进校门的习惯,有一半是小朋友做事慢,有一半是我们的纵容。
总是不忍心催她。
想着一大早的赶赶赶,太过急促,便失了生活的味道。
小朋友倒是淡定得很。
这份淡定,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直以来,有一种错觉,她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
直到去年参加钢琴比赛,平时几乎不练琴的主,突然开始主动练琴了,还憧憬着能拿奖。
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也有胜负欲。
但是这种胜负欲出现的频率极低,以至于经常怀疑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否太过松弛。
上学以来的这几个月,这种胜负欲几乎没出现过。
尽管我们尽量不提成绩、考试这些,但是大环境还是不能避免。
小测验、随堂练习还是会有,每次小朋友在餐桌上说起时,不管结果好坏都是神采飞扬。
她的关注点似乎永远不在成绩上,而在某个题某个同学错得很好玩,遗憾某个同学差几分就满分了,还有她的好朋友们做得怎么样……
有时候看看她的练习题,真的有点惨不忍睹,一些非常简单的题都能集体覆灭。
有几次结果不那么理想的时候,曾试探性问她,这个结果在班里怎么样啊?
小朋友还是很实诚,会报上一串表现很好的同学。
如果有人质疑她的成绩,就能报出一串不如她的同学,末了还要肯定下自己,继而是没心没肺的吐槽。
每次看她这么开心,还真是羡慕,总有办法找到快乐的点。
但有时候又好像低估了她,好几次,睡前或早起时,会突然提出一些问题跟你探讨,比如前两天,刚躺下又起来问有一道题:有两组三角形和一组圆形,三角形分别是两个一组,圆形是三个一组,问一共有几个图形?她觉得答案是七个,为什么老师给她打错了?
因为没有看到题目,所以,没法给出判断,建议她把题目拿回家再分析。
小朋友听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有时候又会分析她的同学为什么没做好,问题出在哪里?
每次听到这里,老母亲都会眼前一亮,不失时机地追问“那有解决的办法吗?”“你能提供什么帮助?”
有时候会分析得头头是道,有时候也会两手一摊没办法。
老母亲很是欣慰,看到了问题不仅是自身的还有别人的,并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因为这些影响心情。
都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之所以有伤害,是因为技、能、财、貌……不如人,把比别人成功当成了成功,而别人是不特定的,所以伤害便没有了尽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竞争、攀比和斗争都不可避免,也不可能消灭。
向上比还是向下比?是个问题。
有人说向上比可以保持一种危机感,促人奋进。
向下比获得了优越感却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事实上,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危机意识已经泛滥,成年人的心态常常都处于如坐针毡、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之中。
更何况是小朋友,社会、学校、家庭对优秀学生或明或暗的优待,父母长辈有意无意的循循善诱,同辈之间无处不在的竞争、攀比……
都在挑逗他们的胜负欲和对成功的渴望。
也常常让小朋友处于崩溃的边缘。
向下比则容易的多,能突出自身的优势,保持乐观的情绪,发现更多更普遍更复杂的问题,并有助于孩子用更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如果说向上比是负重前行,那向下比则是轻装上阵。
背负的东西太多,每走一步就感觉身心疲惫,脚步重如千金,这样的人生怎么能走得快、走得远。
而轻装上阵不仅能轻松抵达目的地,还能收获一路的美好。
这是我在小朋友那里学的一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