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53554/6989333727e978ac.jpg)
[白话文]
建元六年
五月二十六日,太皇太后驾崩。
[点评]
窦太后的死,意味着汉初实行的黄老治国之术的彻底结束。新的真正属于汉武帝这个年轻人的时代就要到来。
六月三日,丞相许昌免职。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田蚡骄侈,建造的住宅是所有大臣中最大的,田园都是最肥厚之处,派往各郡县采买物产的车辆,多到在路上连绵不断,大量接受四方贿赂馈赠,家里的金玉、妇女、狗马、声乐、玩好,不可胜数。每次入朝奏事,与皇上对坐很长时间,提的建议都被采纳,推荐的人,有的官位做到二千石,皇上的权力都转移到他手里了。皇上说:“你的人用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我的人呢!”田蚡曾经请求把考工(兵工厂)的土地划给他扩大住宅。皇上怒道:“你干脆把武库也划走算了! ”这之后他才稍微收敛些。
[点评]
田蚡完全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这么多年处心积虑,夹着尾巴、谨小慎微的过日子,就为了这一天:如今窦太皇太后死了,仗着王太后这个姐姐的势,骄奢淫逸、弄权纳贿、无法无天。“可怜”的小皇帝,刚刚拜托了祖母的“阴影”,又要受着母、舅的“光环”。
秋,八月,闽越王骆郢兴兵攻击南越边境。南越王遵守与天子的约定,不敢擅自兴兵,派使臣上书向天子报告。于是天子以南越王为义,派出大军,任命大行令王恢从豫章出兵,大农令韩安国从会稽郡出兵,两路攻击闽越。
[点评]
在福建的闽越王兴兵攻打广东的南越,南越王新立,羽翼未丰,告到中央,朝廷当然希望“听话”的属国,所以,从江西、浙江出兵,支持南越,树立中央的权威。
淮南王刘安上书进谏说:
“陛下君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太平,人民安生,自以为一生都不会见到战争。如今听说有司举兵诛越,臣以为陛下应该慎重考虑。
“越,本是方外之地,剪发纹身之民,不可以冠带之国的尺度来衡量。自三代鼎盛之时起,胡、越就不接受中国的正朔,不用中国的年号,不用中国的历法,不是中国不够强大,不能征服他们,也不是中国不够权威,不能控制他们,实在是不宜居住的地方,不易教化的人民,不足以烦劳中国。
[点评]
列举三代,强调没有兴兵制服他们的必要。
……
“如今以兵入其地,其必震恐,以为有司将要屠灭他们,必然像兔子一样逃跑,进入山林险阻。我们撤兵而回,他们又重新聚集起来;我们留下来驻守呢,几年下来,士卒疲惫,粮秣缺乏,人民苦于兵事,盗贼必起。我听老人们说,秦朝的时候,曾经派都尉屠睢攻击百越,又派监郡御史禄开山凿路。越人逃入深山林丛,无法进攻。于是在空旷地留军驻屯,旷日引久,士卒劳疲。这是越人出击,秦军大败,然后又征召犯罪的戍卒来防备边境。当此之时,外内骚动,民不聊生,逃亡相从,群为盗贼,于是山东之难始兴,以至于天下大乱。兵者,凶险之事也!一方有急,四面耸动。臣担心变故之生,奸邪之作,就由此开始啊!
[点评]
越人倒是深悉“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很多时候,小国不会灭亡一个大国,但却会拖垮他。就像今天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帝国陷阱”,大英帝国、沙皇俄国、苏联都先后陷入此地,不能自拔,今天的美国也正在其中。历史教训,不可不谨慎对待。
“臣听说,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意思是没有一个对手敢应战较量的。如果越人心存侥幸,敢于迎战我大军前锋,炊事兵也好,马夫、车夫也好,只要有一个受到伤害,我们就算最终能砍下越王的人头,我也为陛下感到羞耻。陛下以四海为家,人民都是您的臣妾。陛下当恩垂德惠,雨露滋润,让他们能够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就如四面联系起来的泰山一样!夷狄之地,都不值得花一天的时间去关心他,更何况还要劳师动众,烦汗马之劳呢?《诗经》说:‘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如果王道信而充满于天下,则徐方、淮夷尽来归附,就是说王道甚大而远方怀服。臣刘安认为,派将吏带十万之师去做的事,如果派一个使臣去办。”
[点评]
总而言之,淮南王刘安是反对出兵越地。表面上是“言之煌煌,立论凿凿”。实际上至少有三点根本理由他不愿意明言:一是道家黄老无为思想和刘彻革故鼎新思想的碰撞;其二,刘安并不希望小皇帝建功立业为自己树立威信;其三,汉军征讨南越,必经过淮南国,或者从淮南国发兵,至少也要淮南国提供后勤补给,掏他的“小金库”。
当时,汉兵出动,还没越过仙霞岭,闽越王骆郢已发兵在险要处布防。骆郢的弟弟馀善与国相及宗族密谋说:“大王没有请示天子,擅自发兵攻打南越,所以天子兴兵来诛。汉兵人多势强,即使侥幸战胜,后面必然有更多军队来,一直到将我们灭国为止。如今我们不如杀了大王,向天子谢罪。天子能撤军,咱们的国家能够保全。天子不听,咱们再力战,还是不能取胜,就逃到海里去!”都说:“善!”于是用短茅将越王刺杀,派使臣将他的人头送给大行令。大行令说:“我来的目的,就是诛杀闽越王。如今闽越王的人头已经送来了,闽越谢罪,不必作战就将敌人歼灭,这是国家之福。”于是停止前进,一面通知大农令,而派使者奉闽越王人头驰报天子。
天子下诏让两位将领撤军,说:“骆郢是首恶,但是骆无诸(闽越王国一任王)的孙子骆丑没有参与恶谋。”于是派中郎将出使,立骆丑为越繇(yao)王,奉闽越祖先祭祀。馀善杀了骆郢,威行于国,国民很多都归服于他,他就私自自立为王,繇王也治不了他。皇上听说后,认为不值得为了馀善再出兵了,说:“馀善多次与骆郢一起谋乱,不过他有诛杀骆郢的首功,避免了我们军队的劳苦。”于是立馀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
[点评]
无诸:约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汉闽越王,姓驺氏,为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他仿效中原,在福州建都城——冶城,是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人尊奉为“开闽始祖”。
汉武帝这招挺高,不动声色,不劳军队,顺水推舟,分裂闽越。使得自恃“天高皇帝远”的闽越一分为二,不听招呼的“本钱”削弱了。
皇上派使臣庄助晓谕南越。南越王赵胡顿首磕头说:“天子为臣兴兵讨伐闽越,死无以报德!”于是派遣太子婴齐到长安做宿卫,对庄助说:“国家刚刚遭遇战争创伤,山河残破,使者您先请回,待我手纸行装,入见天子。”
庄助回,过淮南。皇上又教庄助晓谕淮南王刘安此次讨越的过程,嘉奖他上书进言的雅意。刘安道歉,承认他的见识判断不如皇上。
庄助离开南越后,南越大臣们都劝谏赵胡说:“汉兴兵诛骆郢,也是用他们的行动警告南越。况且先王说过:‘事奉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失礼。’关键在于,不要因为使臣的好话,就亲自进京见天子,如果被扣留回不来,那王国之势就形成了。”
于是赵胡称病,竟然就不来了。
[点评]
正如南越大臣的议论,讨伐闽越,表面上是为了南越讨回公道,实则是敲闽越之“山”,也震了南越之“虎”;那么,汉武帝特意派庄助向淮南王刘安传达“讨越事”,名义上表彰刘安为国分忧,主动提出建议。实则也是一种“敲山震虎”:老叔,看见了吗,你的侄子可不是“股掌”中的小孩子,您老省省吧,你的那点“小心思”我还是懂得的。
淮南王承认他的见识判断不如武帝,不过,司马光全文收录了他的上书,可见也很重视他的意见。因为此次汉军得胜,实在不是汉军之胜,而是闽越王内部矛盾,给汉武帝送上的大礼。如果骆郢能节制他的部下,那事态就会像淮南王信中所说的情况发展,在以后的历史中,这样的情况曾多次发生过。
能拦住汉武帝的,就是太皇太后吧!窦太后本年刚死,汉武帝就发动了战争,第一次发动,就不战而胜,汉武帝信心爆棚,豪气干云,雄心壮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不可收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