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自己能够成为《学习之美》的前一百名读者,因为长期跟踪刘澜老师公众号的原因,对书中的很多内容都还比较熟悉,所以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看完全书,再回看了一遍目录,合上书,看着封面上的“学习之美”四个大字,我不禁感慨,这是一本写“创业之美”的书啊,同时也是写“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书,与其说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学习的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书。
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大丹师,平时四处收集各种灵药;再对各种灵药加以分类区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然后将合适的灵药进行一个搭配组合,炼成神丹;最后是用神丹去治病救人。收集,处理,加工,使用,老师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同样也是教我们如何将碎片化学习转换为模式化学习的过程。
这一次看完这本书让我感觉收获最大的是四问学习法中的四个学习迁移模式:“近迁移,远迁移,应用性迁移,创造性迁移”和“中距离学习模式”。
老师曾经很多次批评我四问学习法用的不对,我自己也感觉用起来非常地生涩别扭,但是得益于平时的刻意练习,看到四个迁移模式以后有一种茅舍顿开的感觉,以后我要用四种迁移模式来反复练习使用四问学习法,争取让这个学习脚手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距离学习模式”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脱离实际,离真正落地应用太远,没有能够真正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个良性的影响,甚至有时候自欺欺人地把学习当做一件“对未来有用的事情”,实际上,学习如果当下没有用,未来也很难用得上,或者说未来也很难用得好。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学习要如何对自己有用,而这一次的“中距离学习模式”,让我找到这个有用的点。
这是得益于老师举的任正非要干部们学习哲学和文件的例子,学哲学,是远距离学习,学文件,是中距离学习,对于我来说,中距离学习更有用。那么我的中距离学习是什么?我所在的企业只是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我该如何去寻找学习的目标呢?
我在门企上班,对于我来说,学习门的知识,这是近距离学习,能够学到的东西也很少。结合我自己的投标工作来说,学习怎么做好门的投标工作,这也是一个近距离的学习,初期有效,现在来说也很难有什么大的进步了。
我的中距离学习内容,目前应该是有关房企采购成本这一块的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目前排名靠前的一些大房企他们的采购模式、成本控制模式,我要获得这样的学习资料并不难,也能够与我的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与房地产配套的上下游产业,特别是诸如建材五金这一块的内容,也应该是我要去学习和了解的对象,这是顺应目前的房地产的整装精装趋势的,公司未来也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提前学习,也是为将来提前做准备。
正如老师在后记中所说:“对许多职场人士来说,这本书可能有些难。这可以是你放下这本书的理由,但也可以是你不放下这本书的理由——寻宝的过程,往往是有艰难险阻的”。
没错,老师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大宝库,等着我们去偷,但是谁能够偷到更好的东西,这真是一件非常令人期待的事情,我想,这也是老师建立《学习之美》学习交流群的意义吧。
《学习之美》这本书确实很难,就跟老师的《极简管理学》一样,如果说书是我们学习者的武器的话,那么老师的这两本书就是核武器——高浓缩,高能量,想要引爆也是相当的难。
为什么会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太少,基础太薄弱,所以很难让将书中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的形成联系。毋庸置疑,《学习之美》和《极简管理学》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研读和学习的书,特别是,以这两本书为参考去阅读其他的书,学习收获会更大。
相对而言,老师的《管理十律》和《领导力就是说对十句话》学起来要更轻松一点,如果是刚开始跟随老师学习的人,我觉得可以考虑先从这两本书开始。
这里面其实老师在书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欧姆定律”,我们学习越多老师的著作,我们学习的阻力就越小,学习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