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之大用:格物致知

心之大用:格物致知

作者: 中纵决策_王义礼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07:28 被阅读0次

2021-11-12

心起什么作用?心想、心念?人心难免有欲望,因此有时给你创造满足,有时给你创造痛苦。更多时候,心猿意马,不知道要去哪。而人的幸福,便在心安处。此生无他,但求心安、但求知足。

如何才能心安?要有安的方向。心有方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定、静,安、虑、得,从心安到心得。这一系列,都是心的作用。

因此,多读《大学》,循“大学”之路,一路人生修炼,终能发挥心之大用。

【原文】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

【理解】

这一章(左经右传,第一章为经,后续为传。经乃孔子所述,传乃曾子所传,故为传文第五章),是朱子增加的。朱熹在编撰时发现:

上一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曾子是以老师孔子的话,来解释“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而后紧接着就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显然这里,遗失了,曾老师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而“格物致知”,是整个“大学之路”的起点,没有它,就少了学习的素材。于是朱熹编撰时,按老师程颐的意思,补上了这一章。

格物致知说的就是:如果我们要想获得知识,就要面向万物、探究其理。人人内心都有一定的知识,天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万物之理无穷无尽、知识之广无边无际。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呢?方法就是:用你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事理。不断研究、不断深入,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你会豁然开朗。于是,对于事物,无论宏观大体、还是微观精妙,你都了然于心。

【启发】

朱子这一段,解释学习的过程:走进现实世界,探究其中道理,获得新知。

见下图:

回归自然之物,探究事理。这就是现代科学的做法。正因为如此,清末洋务学堂,把从西方引进的物理、化学,叫做“格致“。

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词:实事求是。以此来解释,也是恰当。茫茫宇宙,博大精深,由实事、求其是,其乐无穷。

朱子说,这就是,心之大用!“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思考】

看到这里,细细思考,感觉有些连不上。大学是人的成长之路,核心是修身。外界的知识,固然重要,知识的获得,与修身如何关联?

我为什么要格物致知,获得新知呢?

朱子解释了方法,却未解释,我为什么要去“格物致知”。问题的症结就是,获得知识,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么?

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从整个大学来说,明德是其根本。德是什么?从物到德,什么关系?阳明先生说,如果你把知,理解为“良知“,而不是知识呢?

豁然开朗!格物所致,非知识,是良知!通过格物,显现你的良知,然后,诚意正心,这就是修身的过程!如此,就顺畅地连起来了!

打个比方,父母生病了,这是一事。你的良知就是应该去陪伴。你就这么诚意正心地去做,这就是修身。什么工作忙啊、没时间、没钱啊,就不是你的良知。

再来,早上醒来,你的良知就是要立即起床读书,你就这么诚意正心起床读书,这就是修身。什么天冷啊、困啊、再眯一会儿啊,就不是你的良知。

【兼用】

朱子的知,阳明先生的知,是两条线。以旧知,获新知,不断丰富大脑;以人事,致良知,不断充盈内心。二者不要偏颇,皆笃行。

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印象,深刻心中。

把以上比较的结果,连起来,你就能明白,二子的格物致知,究为何意:

朱子的意思:研究事物,穷尽知识;

阳明先生解释:对照自己的善恶标准,在人事中显现出自己的良知。

因此,当你面临一件事时,三招决断:

一,     与你无关,不加理会。不要费时间,更不要八卦。EDG夺冠,与我何干?

二,     与你良知有关,按良知行事。

三,     与你专业有关,理出其中知识,存入知识库,以备未来之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机会,整理出要点,放进“环境风险分析“的知识库当中。

相关文章

  • 心之大用:格物致知

    2021-11-12 心起什么作用?心想、心念?人心难免有欲望,因此有时给你创造满足,有时给你创造痛苦。更多时候,...

  • 对《大学》的理解(五)

    七、关于格致诚正 格物致知,即物而穷其理,久而久之豁然贯通,众物之表里粗精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物理上升为...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5】

    格物致知,致知就是致良知,就是诚意正心。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 ‘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

  • 格物致知一一自在大学

    修身在于修6根←正心←诚意 不自欺,事上炼心→正事→一以贯之。道就是一。 忠恕: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只格物致知,无...

  • 【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六】格物即格事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物,就是事。 心是身体的主宰,心之所发便...

  • 体物与格物

    木之问:横渠说“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体之义如何?(朱子)曰: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见此理如格物致知之意,与体物之体不...

  • 格物致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01、境随心转 我们说格物致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你格物致知你就在改命,境随心转,格物致知在转心,转了心境一定...

  •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致知无形抽象却能依着那...

  • 【Reading211】松下幸之助

    ——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松下幸之助于1894年出生于日本,于1989年去世。 《人生心得帖》、《工作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之大用:格物致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yn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