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对《大学》的理解(五)

对《大学》的理解(五)

作者: 新民日新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21:27 被阅读0次
对《大学》的理解(五)

七、关于格致诚正

格物致知,即物而穷其理,久而久之豁然贯通,众物之表里粗精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物理上升为智慧,达到知之至的境界。怎样才能格物致知?博闻之,强识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又是一个学思行的过程,才算是致知、彻底明白了。通常,结合经验“穷举穷析”,足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数问题。事后再有反思,可以形成新的“得”。

诚意,就是不自欺,也是不欺人,因为欺人就是自欺。人自处的时候叫独,独发展好了可以是独立,发展不好可能是独夫,所以君子得慎其独。人独处的时候,做了不好的事,首先永远骗不了自己,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自己就是那个决策者、执行者。也骗不了别人,因为“诚于中,形于外”。做了坏事,再善于掩饰,也会着下痕迹,神色、语调、肢体,因为人的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可能突然大幅扩容,既要处理新信息又要掩饰前面的错误,有异常的表现是必然的。长期为恶为善甚至可以改变人的容貌神态。心无愧怍则体泰安舒,广大宽平,久而久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故有“富润屋德润身”之说。诚意是德识与行动的合一。

正心,主要指不要受负面情绪的控制,被负面情绪如愤怒、恐惧、好乐、忧患控制,人的心态就会失衡,也就是“失其正”,也叫“心不在焉”,就会一意孤行做出可怕的事情。“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佛家讲,一念嗔心起,千万障门开;嗔火能烧功德林,都是讲正心的道理。菩萨重因,众生重果,众生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果,一旦不称心就容易情绪失衡。正心是是情绪上的正岐,不为负面情绪所役是现实生活中极重要的修炼。(待续)

相关文章

  • 对《大学》的理解(五)

    七、关于格致诚正 格物致知,即物而穷其理,久而久之豁然贯通,众物之表里粗精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物理上升为...

  • 对《大学》的理解(四)

    六、关于止、定、静、安、虑、得 止,这一辈子抱定想做的事和做事希望秉持的原则叫止。人首先要知止,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

  • 对《大学》的理解(二)

    三、对明明德的学习理解 明德即天德,好生、去私、自强。日月是天的主要表现,日月相推曰明,终而复始,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 对《大学》的理解(三)

    四、关于“在亲民” 朱熹认为是“在新民”,王阳明认为是“在亲民”。其实两个人都对,新民是目的,亲民是手段。天地这种...

  • 对《大学》的理解(一)

    一、《大学》学的是什么? 毓鋆老认为,大学即学大,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学大即学天。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古人生产生活方...

  • 对《大学》的理解(六)

    七、关于修齐治平 修身,既然讲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为什么又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对得到大学的理解

    得到大学的样子? 得到建立的是一个知识图谱,得到大学建立知识坐标,当得到大学的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知识图谱...

  • 大学之路

    大学之路,我已走过一年多,今天我想谈谈我对大学的理解。 五帝时期已经有大学,那时能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都是贵族。汉武...

  • 对理解的理解

    坚强的人不好做,再大的苦楚也不能说。 儿女情长为何愁,没有事业哪来的人生风流!任凭一路坎坷,也要一路高歌。...

  • 对大学生活的理解

    大学生,好庞大的一群人,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曾经有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读书,完成学业而已,貌似多是为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大学》的理解(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ai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