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我准备批改孩子们的回家作业。
小组长向我汇报:惠没有交生活作文本子。
是忘记带本子还是没有写好呢?
我走到惠的座位边上询问,她说:“跟大家一起写的内容写完了,课内作文赛的草稿没有写完。”一手甩动着笔的惠,紧锁眉头。
我翻看了她的本子,作文大概写了一半。
我提醒她抓紧时间补写好。
中午,惠跑到我身边,“老师,作文写好了,给你!”说着,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开了。
批改生活作文的时候,我读到一篇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作文,是惠写的。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让大家以给老师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自己新学期的打算。
惠写的内容是自己写作文方面的苦恼,她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感觉自己在写作方面到了枯竭的地步,让我救救她。
她的这篇作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感,我感觉她在借用写作的机会表达自己内心的迫切需求。
我决定不计较作文偏离要求这事,也不让她重新写一篇作文,还想帮她解解困惑。
我拿着作文本去教室找惠,她在写作业。
“老师,我今天这篇作文写得太有感觉啦!”没等我开口讲话,惠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她的写作感受,话语间让人明显感觉到她的兴奋。
“哦,你自己已经找回写作文的好感觉啦!恭喜你哦!”我说。
“嗯,嗯,这种感觉真好!”惠连连点头。
你在写作文方面的困惑是什么呢?这种困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能给你点什么帮助呢?
这些事先准备好的开导词,没有用武之地。
我回到办公室,继续批改作文。
惠的作文赛草稿写的是她的叶儿姐,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语言活泼,行文流畅。
难怪她这么兴奋。
把她的两篇作文连着读,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在写作上破茧而出的画面。
给我写的这封倾诉写作苦恼的信,正是她奋力搏击的开始。
孩子本身就拥有破茧而出的力量,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等一等他们的搏击。
幸亏我没有急着做帮忙捅破茧子、扯出幼蝶的事儿。
对于孩子,每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破茧而出,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