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罗布泊

作者: 泠粼月影 | 来源:发表于2024-07-06 21:47 被阅读0次

邱小姐在罗布泊上散步

狂沙浣洗着她的梳妆台

她在沙海中呼唤真理

真理的硬度比铀矿更硬

她的内心如同火焰

比铁水更加炽热的血液

最后她声嘶力竭地怒吼

宣告一声屹立不倒的威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历史图片(图片源自网络)

    ——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23.10.16


历史背景:

由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外形类似于球形,所以原本代号叫“老邱(球) ”,存放原子弹的容器代号为“梳妆台”。因为其上安装了设备,布满了电线,看起来像小姐的头发一样,所以被叫作“邱(球)小姐“。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原子能研究被列为第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AI赏析:

下面是对《1964年的罗布泊》的赏析:

1. 邱小姐在罗布泊上散步

诗歌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开启,将“邱小姐”人性化,实际上是指代中国在1964年成功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

2. 狂沙浣洗着她的梳妆台

这里运用了隐喻,狂沙代表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梳妆台则暗喻核试验基地,形容了当时中国在核科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3. 她在沙海中呼唤真理

这句中的“真理”暗指核武器的研发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

4. 真理的硬度比铀矿更硬

此句通过对比,彰显了科学精神的坚定不移,即便是在困难重重的研发过程中也不曾动摇。

5. 她的内心如同火焰

这里的“火焰”比喻了科学家们研究热情的高涨,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6. 比铁水更加炽热的血液

再次使用比喻,说明科学家们的意志和信念之强烈,甚至超过了物质上的炽热。

7. 最后她声嘶力竭地怒吼

象征着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和能量,同时也有一种胜利的宣泄。

8. 宣告一声屹立不倒的威严

这最后的怒吼,不仅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肯定,也是向世界宣告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和坚定立场。

整首诗歌,通过对“邱小姐”的塑造,寓言式地讲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们的坚韧不拔和国家的科技实力增强。

相关文章

  • 《罗布泊的神秘事件》,中国科幻电影的天花板

    罗布泊的神秘事件:发生在罗布泊的灵异离奇的事件,真相令人匪夷所思 罗布泊的神秘事件:神秘面纱之下的罗布泊只是一个复...

  • 神秘罗布泊,恐怖双鱼玉佩

    传说中的双鱼玉佩是在我国神秘的罗布泊中发生的,而罗布泊被称为地球之耳,从太空上向罗布泊来,罗布泊就是一个耳朵的形状...

  • 刘小南 出书宣传语

    落魄走进罗布泊 释然走出罗布泊 在西北的那些年,那些事

  • 罗布泊之旅

    罗布泊之旅 关于罗布泊的认知,最初是初中语文课本上有篇文章《消逝的湖》,讲解了罗布泊以前如何的水草丰美,现在又是如...

  • 刘小南 我的《走出罗布泊》看点

    1看见罗布泊就能想到神秘,有罗布泊在书名里面,我的经 历就会像罗布泊一样神秘来吸引读者去了解。 2有走出就有走...

  • 高建群:我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待了十三天

    高建群:我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待了十三天 站在罗布泊一处奇异的雅丹上,我眼角涌出一滴冰凉的泪。 朋友说这是罗布泊的最...

  • 刘小南  罗布泊的食堂

    那天参加一个社群,主办方拍了一个罗布泊的纪录片,和群里的网友说起罗布泊的故事。 一个网友问了一句罗布泊的人吃饭吗?...

  • 探秘罗布泊,寻找迷失千年文明-楼兰古城!

    罗布泊地球之耳! 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队进入罗布泊,发现沉睡了1600年的楼兰古城遗址。1...

  • 共享区活动之遇见勇气

    “书”说远征梦 —— 《罗布泊大穿越》分享会 这个活动的灵感,来自一本被无名者借阅的书——《罗布泊大穿越》。 共享...

  • 先干再说

    路过和到过的比较出名的地方有库尔勒、罗布泊大裂谷、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戈壁滩、塔里木河、吐鲁番、达坂城……我认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64年的罗布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bs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