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秋兰
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某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
当张小娴用这句话为爱情作批注时,我的脑海里浮想起一则有关曾国藩的读书轶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不知那位贼人知道这位读书人靠勤奋苦学而名震朝廷后会作何感想。而曾国藩是否会在多年之后想起某个夜里贼人的那一眼轻蔑而砥砺人生的每个过渡?
时过境迁,俯仰一世。蓦然回首,曾国藩早已飞渡千山,成为许多人顶礼膜拜的精神偶像。他不仅官场亨通,而且子孙后代鸿运不断,是梁启超毛泽东邓小平鲁迅等人推崇敬佩的完人。
我一直很佩服那种自己优秀并且后代子孙也优秀的人,比如范仲淹是当朝宰相,因他博大的格局和胸怀使得他的家族八百年长盛不衰;比如梁启超学识渊博,他的儿孙也是大家风范;比如唐宋时江州义门陈旺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人、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
曾国藩为人处世小心谨慎,持家有道,特别是读书刻苦——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35岁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做官后他更是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写日记茶余偶谈一则(这三件事从来没有间断过)。他说,大名之名不可强求,志向要比名次重要得多。读书应广泛涉猎,除十三经之外,最应熟读的莫过于《史记》《汉书》《庄子》《昌黎先生集》《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通典》。如果真正能从古代典籍中加以考证,再向那些过来人学习,苦苦思索,以求畅通,并亲自去体验以验证其效果,不断努力,那么就能慢慢积累才识,才识就逐渐地培养起来了。写字作文宜模仿古人间架结构,这样收效较为迅速,方法也较为简便,要坚持“看、读、写、作”四法。
目睹曾国藩一生曲折而又勇敢向前的人生履历,查看曾国藩370余篇写给(祖)父母、诸弟和子侄的书信,资料涉及到修身、治学、齐家、理财、交友、待人、为官和养生八个方面,我独佩服曾国藩读书治家方略。
读《曾国藩家书》,我的心念潮起潮涌,为曾国藩那人生的坡度,为他那人格的塑造,为他那超拔的韧性。
看完《曾国藩家书》,我不仅为曾文正那“八字家训”感动,还为他那“修身、齐家”的道学思想惊叹。特别是在晚清政治格局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他还能事业大成、文章卓著、人格高尚、修养如海,真是难能可贵。
在乱世社会,他出淤泥而不染,以“礼”处世、运世,达到了孔子所崇尚的“内圣外王”境界。他吸取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兼采用西方实用之学,广泛吸取历史典籍与前任、先辈、时宦伦理治家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重视家教、戒骄戒躁、克勤克俭、淡薄官财、和家睦亲。他定“八好六恼”之家规——家中要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惟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因曾氏子弟严守家规,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真了不起。
曾国藩特别重视读书。在信里,他上千次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他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在于教育和文化,认为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曾国藩强调读书是世家的招牌,是礼义的旗帜。他说“喜欢被人夸奖,讨厌被人诋毁的人,就是具有庸俗小人患得患失的思想的人。假如这一关看不破,那么一切学问、才智是用来欺世盗名的。当遭遇大的磨难挫折之时,要把心放得实,养得灵,有积极乐观的心胸,有坦荡的胸襟,即便对外有所感受,也不会伤到内心。要善于藏而不露。”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能够处乐,能够处约。”
他还说“家,方是安身立命之所。家中一定要认真收拾,即便是一张纸一根线,一片竹头一块木屑,都要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给子侄辈做出榜样。”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告诫诸弟要“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议讥笑他人”。他认为“福祸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力挽家运”。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二是力行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曾国藩能使父母宽心,能指导鼓舞弟弟们读书进取,照顾弟妹体贴入微,又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犹如一股清风洗涤铅华。
曾国藩言传身教,不仅对自己严格训练,还督促弟弟、子侄们时时检点,真可谓道德楷模,行为世范。
罗曼.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能够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读完《曾国藩家书》,回想那一行行朴实真挚的文字,我勉励自己要见贤思齐,慎独内省,修身养性,培育孩子,树薪火相传的家风。
我相信,年龄不分老少,事情不分难易,只要行之以恒,自然就像种树和蓄养牲畜一样,每天不觉得它在长大,而实际上它在不断壮大。
写于 2018年1月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