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
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用NLP解读心经

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用NLP解读心经

作者: 鱼头shiny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00:24 被阅读172次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268字,据说是阐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

我不是佛门弟子,但我也爱听经,有时也抄经静心。

尤其喜欢听各种梵文版的佛曲经文,虽然听不懂,但总能给我带来宁静之心。

抄经只抄过心经,原因就是字数少。

去年某天,听完我的老师——毕业于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蓝丞宏老师,从NLP的角度解读心经后,对心经与NLP的又多了更多了解。事过近一年,想起,其实有很多人也许也需要这份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师弟师妹们,比如当时没空参加课程的同学们,所以取得老师的同意和授权后,我把去年课程中的《心经》NLP解读,整理如下。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是台湾的蓝承宏老师。

《心经》全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他解读基于三个基本概念:

概念1:道家与佛家各有自己的心经版本,所以NLP版本是种尝试。

概念2:风是气息,火是能量,水是体液,土是肉身。

概念3:你很抽象的精神控制了你的生活,这些抽象而影响你的精神或信念便是“业力”。

也许是前世的遭遇让你带有了一些信念,也也许只是小时候开始的事,带来的信息便是业力。

有没有前世,我们无从所知,但我们一定都有小时候。

比如我小时候曾经不小心把家里的录影机误操作,弄坏了,被骂的狗血淋头,然后我很少主动去碰各种电器或新东西,心里总有个声音,你会把它弄坏的。这就是我的一种业力。即使我现在已经长大,甚至赚钱,我都依然有这种恐惧,连手机都不爱折腾。

蓝老师用9个主题段落来解读《心经》。

(一)离苦得乐的秘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个能够自由转换观点与立场的人,当他既能摆脱自我中心的思考又不受烦恼困扰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段话对应了NLP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地图不等于疆域”和一个基本技巧:“转换觉知立场”。

空:无常,无法维持一个固定的形态,状态。

般若:放下对自我价值判断的执著。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这世界本质就是变化无常的,我们放下自己的价值判断或习惯,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好的观念形成好的行为。”

我们可以用这些NLP问题来问自己:

我执著哪些人,事,物?

我执著这些人,事,物的理由是什么?

一旦我做到什么,我就不会执著这些人,事,物?

佛常说众生皆苦,只因我们执著。佛劝我们放下执著,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了解自己的执著呢,这三个具体的问题,让我们对执著有了认知,也有了放下的思考,至于能否放下,总是一种进步了。

(二)无常的身心现象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异:分开。

空:无常。

色:地,水,火,风的物理世界映射。

受:身体的感受。

想:头脑的思考。

行:感受与思考引发的行为反应。

识:业识。行为与反应所产生的未来影响,包括善业与恶业。

舍利子啊,物理世界的映射是无法不变的,无常的变化是物理世界映射最大本质。物理世界的映射如此无常,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及我们行为引发的影响,也是这样无常的。这就是我们无常的身心现象了。

但业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能改变我们的感受,思想。感受思想改变,行动也会改变。行动改变,我们的物理世界映射也会改变。原理论证如下图。

这个表格描述了,色,受,想,行,识之间是如何改变和影响的,它们又都是NLP里面的哪些概念与技巧。专业指数五颗星。

(三)烦恼的原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身体是无法不改变的,改变是无法将身体排出在外的。”

生灭:一个东西的两种形态。

垢净:一个东西的两面。

这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我们的身体无论我们怎么样,时刻都有细胞在死亡,时刻都有细胞在新生,客观的讲,7年后,我们的身体每个细胞都是和七年前不一样的。认识这点本来很简单,但是我们总会觉得某人就是某人,我就是我,即使我们身上的物理细胞都完全不同了。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洗手,各种洗手,她觉得洗手才干净,可是,你想想,难道洗手的水就没有细菌微生物吗?所以什么是干净,什么是肮脏?

没有死,如何定义生,没有垢,又如何定义净?没有爱过,怎么会明白恨呢?没有失去过,怎么明白曾经拥有过呢?但是我们的大脑总会设定一些标准,来定义生死爱恨。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世界就是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总是通过此岸了解和定义彼岸。

心经的这段哲学思想,我几乎想给满分。

所以没有生也没有死,没有垢也没有净,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这里表露了NLP的人们常用的一张价值准则:复合式相等。

我们以为洗手就等于干净。

我们以为呼吸就等于活着。

……

问问自己:

当你有多少钱时,算有钱?当你有多少钱时,算没钱?

钱是干净的,还是脏的?

你每天挣钱,钱有增加吗?你每天花钱,钱有变少吗?

你也可以把问题的钱换成其他你在意的东西,比如爱。

反正我问完这些问题,我自己就笑了。因为对我而言,我也不知道,我算有钱还是没钱?我也不知道钱是干净的还是脏的,但我很确定的是,我们即使每天挣钱,钱也未必会增加,每天花钱,钱也未必会减少。钱的增加与减少与钱没有太多关系,反而可能与我自己的关系更大一点。这些年,我花在学习上的钱不少,但是我的钱确实没减少,反而有增加。

钱,只有在你使用时,它的价值才开始展现。

可惜世人不懂,总觉得自己没钱,所以才烦恼众多。

(四)虚幻的感官世界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不执著。

因此在变化无常中不执著物理世界的映射,也就不执著身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感受行为引发的反应了。也不会执著于五官与五感感知的一切了。感官世界是如此的虚幻。

对应的NLP概念:次感元和重新架构。

次感元是指你把对一件事的画面进行远近大小亮度等感觉元素的调整后,你发现自己对这事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问自己:

想想一个自己亲近的人,你对他的感觉是什么,是正面还是负面?

你对自己的这种感觉有什么感觉?例如,生孩子的气——觉得自己不对,不该生气。

你可以用什么新的感觉来感受自己的原来感觉。

确实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常常甲之蜜糖,就是乙之砒霜。甚至曾经的口味,因为人,事,地的改变,都会对昔日的最爱进而远之,无法理解自己曾经为什么会这么痴迷。

去问一件自己熟悉的事,去追问对自己感受的感受,这确实很重要。否则我们就会陷入重复而不自知的循环模式。

(五)生命的行为模式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无明:烦恼的种子。

生命的模式: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行为模式,我们因此在六道中轮回。

比如我们不想要孤单,就开始行动去找朋友,找朋友的过程你会考验他是否和你合的来,你们在一起经历了什么样的物理世界映射,接触到什么,有什么感受,而有些感受会让你产生爱意,然后你就想经常和他在一起,你开始在一起,有过甜蜜期,但终究有一天会平淡或死亡把你们分开。

若无愿望了便是佛,便可不轮回。

而菩萨不是佛,因为他还有唯一的愿望——普度众生。

对应的NLP概念:行为模式;正向意图;时间线。

问自己:

回想一个你的生活习惯,你喜欢自己这个习惯吗?

回溯自己的成长历程,你第一次建立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

当时的你做了这件事,得到了什么满足或是躲开了什么痛苦?

回想你做这件事之前的时刻,发挥你的创意,你可以有多少种方法得到相同的满足或是躲开相同的痛苦。

这确实是了解我们习惯和获得更多选择自由的好问题。

(六)安全感的基础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困扰的原因:

心念无常,误以为常;

身体不净,以为是净;

所受是苦,以为是乐;

现象无我,以为是我。

对应的NLP概念是消除恐慌和反转焦虑。

问自己:

你曾经失去了什么人事物让你痛苦恐慌?

你曾想过时光倒流会如何?

快速倒带。

现在如何想这件人事物?

忠告:幸福会过去,苦难也会过去,所以只尽情享受现在的苦乐。

这段话,让我想起上帝要带一个人带着自己的东西跟他去天堂,那个人伸手去拿财富,名望,家人,……却发现都不是他的,只有他的经历是他自己的。

是的,我们一生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能带走就只有自己的经历与回忆了。

所以什么是安全感,就是心无挂碍。明白我们本来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带不走,除了经历与回忆。

明白这段话,是我这两年变得勇敢一些的原因,所以我愿意花钱花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我离开时会有满满的经历,而在这些经历才是属于我自己的。也许向死而生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们也常常忘记,以为我们会一直拥有一些东西。

(七)实践的力量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按照心经教导的NLP法则,不断实践,修成正果。

NLP:圆融之道。

问自己:

想你到目前为止,学到了什么?

感受你目前的感受。感受你四周的无边无际。感受这种感受与你融在这种无边无际中。

(八)百分百的信心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包含一切精华的真言。

所以知道心经是一切精华的真言,有无上的力量,我们很有信心。

NLP概念:突破自我设限,突破自我约束。

问自己:感受自己的状态。

是什么阻挡你学习NLP?一旦能够自由应用NLP,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九)大家一起来实践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NLP:生态效度。

问自己:

想一想,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

你自己是一个你愿意一起生活的人骂?

你想先找谁一起加入自我改变与成长的旅程?你想为自己做些什么?

至此,解读整理完毕。

我个人觉得,无论是不是信佛,问这些问题,还是挺有好处的,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真正在烦恼什么与怎么解决?欢迎一起讨论这份独特的解读。

相关文章

  • 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用NLP解读心经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268字,据说是阐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 我不是佛门弟子,但我也爱...

  • 用进化心理学解读心经

    下面的摘要选自美国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 著作《洞见》。 一、众生皆苦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自然淘汰和选...

  • 童磊20200826分享

    自从今年1月随中美NLP学院执行导师团去香港拜访华人NLP泰斗张国维博士,得到“NLP实用心理学·大使委任”证书,...

  • 20200602

    NLP心理学 第一Nlp与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是关于能力的训练,用身体来学习。学心理学要让身心参与进来,训练身体表达...

  • 《NLP思维:高效人士都在用的影响力沟通技能》-杰里米·拉萨路

    英国职业NLP教练、伦敦大学客座教授杰里米•拉萨路颠覆之作,深度学习NLP技巧,掌握高效沟通模式,提升个人未来价值...

  •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关于作者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

  • NLP幸福密码学习心得(一)

    【学习内容】 NLP和心理学概论/心智模型 【我的收获】 首先搞清楚了NLP是干嘛用的,NLP是帮人们过上幸福生活...

  • 时间线藏着你一生中的最大秘密

    我曾于2008年跟随香港大学张国维博士学习NLP心理学。在长达3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很多NLP应用技巧,用于解...

  • 精进1

    精进》| 张凯解读 《精进》| 张凯解读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关于作者 采铜,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知乎上一...

  • 精进1

    精进》| 张凯解读 《精进》| 张凯解读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关于作者 采铜,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知乎上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用NLP解读心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e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