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1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19-09-16 05:12 被阅读0次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

    雨的心事云知道

    ——例谈现代诗歌的创作态度与手法借鉴

    作者:安居士/海滨

    或许,大道至简。现代诗歌在内容上要具有现代意识,但在技法上却可以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创作主体态度与借鉴手法不同。在态度上,有人主张形而上,倡导神性写作,即“上半身”写作;有人主张形而下,倡导兽性写作,即“下半身”写作;我主张回归,倡导人性写作,即“全身心”写作。在手法上,我主张自觉借鉴古典诗歌的传统技法,比如回环、留白、烘托、渲染等,与此同时,吸引运用隐喻、象征、暗示等现代诗歌技法。下面,我将以个人原创作品为例,阐述诗歌创作的态度与手法问题,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例如这首《雨的心事云知道》,单从题目而言,即可明白其主旨:理解是爱的别名。在人与人之间,在物与物之间,在人与万物之间,因为懂得/了解/知道,所以宽容/慈悲/智慧。

    如何用诗歌语言而非分行的散文来表现这一主旨?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主旨?借助哪些意象来表现这一主旨?……这些问题,在动笔之前都需要仔细斟酌。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

    “雨的心事云知道”——雨和云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首诗题的要害在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其内涵的揭示与呈现。记得孟庭苇演绎过一首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许如芸演唱过一首《如果云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自己的内心,探寻“雨”和“云”的隐喻之意。中国古代“巫山云雨”的神话故事道出了玄机,天道分阴阳,人道分男女,天人合一,阴阳男女相合之事,皆可以云雨隐喻之。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在总纲目的前几回里,从“女娲补天”到“木石前盟”,从“风月宝鉴”到“初试云雨”,特别是“云雨”情事的描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写贾宝玉与秦可卿,实写贾宝玉与袭人,男女风月,明暗交替,妙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由此观之,《雨的心事云知道》一题从形而上的角度理解诠释为“盼知音”“念相思”“慕爱情”,从形而下的角度亦可解为“男女之情”“欲望”等。

    回应最初的几个问题,诗歌语言自成体系,所以在弄清楚“雨”和“云”的隐喻关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雨”的形成跟“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歌德说:“哪个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女子不善怀春?”对“知音”的期盼,对“相思”的慕念,对“爱情”的渴望,在人性深处,在每一颗心灵内部,都客观存在。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

    在写作过程中,我尽量克制了对每一组关系的诠释。因为,要相信读者的理解领悟能力,更要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与联想空间。如果一定要诠释每一组关系的话,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组关系都可以独立写成一首非常有内涵的诗。

    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对于你,没有家,没有休息的床/只有一对翅膀和没有道路的天空/鸟儿啊,我的鸟儿/你可不要停止了飞翔”。为何诗里要说“鸟的心事天空知道”?这是大有深意和缘由的。“爱过,方知情深;醉过,方知酒浓。”为何“雨的心事云知道”?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为何知道?那是因为云在千万里飘泊之后,经历过瞬间变幻,体味过世态炎凉,视野开阔,化而为“雨”,彼此置换,心心相印,自然最明白“雨的心事”。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第一节之中,为何要选择“雨”“云”“风”“水”“山”“鸟”“天空”这一组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隐喻意义且互为关联、构成回环之美的意象。而“留白”则是对看似平淡实藏玄机的每一句而言,读者足以在平淡中见至味。如果阅读欣赏也持有“全身心”的“人性”的态度,并且注意到对中国古典诗歌回环、留白等技法的自觉运用,那么也算是创作者的一种幸运——因为遇上“知音”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没有比读者在内心产生“共鸣”更美妙的事情了!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

    进入第二节,选择了一组彼此密切相关的意象——“草”“春”“花”“叶”“枝”“根”“大地”,有心的读者,同样可以从象征、隐喻、暗示等现代诗歌手法里,品味出丰富多样的意义。需要善意提醒一点:第一节选择的意象,大多与天空有关;第二节选择的意象,大多与大地有关。诗歌创作,要用“全身心”投入,就意味着身临其境,别出心裁。过于随意散漫的写作,往往导致大量的诗歌“半成品”和“废品”存在,所以态度决定一切。

    虽然古人也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灵感的造访常常是不期而至,可遇不可求。对于大多数热爱文字的诗歌艺术爱好者而言,在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行云流水般地写下去;若能笔随意到,得心应手,则可以痛快淋漓,一挥而就。那些喜欢阅读与思考的写作者,那些善于观察敏于体验的写作者,那些重视平时积累厚积薄发的写作者,有时即兴创作,倚马可待,“看似平凡却奇崛”,其实都是调动了自己“全身心”经验,经历了“酝酿构思”的阶段,“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样的创作过程带来的心理快感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这是一种创作态度——“全身心”投入的“人性”写作态度。这样惨淡经营,反复锤炼,达成语言与诗思的高度一致甚至近乎完美的结合的效果,是多少热爱语言艺术的人梦寐以求的啊!

    回到《雨的心事云知道》第三节,如果说前两节分别在“天空”与“大地”两个核心意象及其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两组意象群里,作者借鉴回环、留白等古典诗歌传统技法的同时,又运用了象征、隐喻、暗示等现代诗歌技法,充分表达对“爱”的丰富多样化的感受与体悟……这些作为两大支架,撑起整首诗歌的华盖,那么第三节的收束,则是为这华盖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座,由“天空”“大地”而落点在“人”这一核心意象上,“谁的心事谁知道”,这个“谁”是不确定的,或许是你/你们,或许是他/他们,或许是她/她们;而“谁的心事我知道”,则可以说“我知道”(了解/懂得)对方的心事;而“我的心事谁知道”,则又抛出一个问题给读者,引发更多思考,同时与首句构成回环,如此三句,若能用心体会,则可追溯全篇,“天”“地”“人”三个层次的隐喻意义不言而喻,这就是一首诗歌诞生的全部过程,所有意义都隐现于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我主张:诗歌创作的态度应该是“全身心”投入,“人性化”写作;自觉借鉴古典诗歌“回环”“留白”等手法的同时,也借鉴隐喻、象征、暗示等现代诗歌手法,从而创造出真正有意味的诗歌作品。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

    附【原作】

    雨的心事云知道

    作者:安居士/海滨

    雨的心事云知道

    云的心事风知道

    风的心事水知道

    水的心事山知道

    山的心事鸟知道

    鸟的心事天空知道

    天空的心事雨知道

    草的心事春知道

    春的心事花知道

    花的心事叶知道

    叶的心事枝知道

    枝的心事根知道

    根的心事大地知道

    大地的心事草知道

    谁的心事谁知道

    谁的心事我知道

    我的心事谁知道

    2016.08.25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

    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居士/海滨:诗歌谈艺录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gy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