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8-20【门槛作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2018-08-20【门槛作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作者: 白林彤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5:49 被阅读0次

    【门槛作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1.遥岑:远山。

    2.螺髻:螺旋形的发髻。

    3.断鸿:失群的孤雁。

    4.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造钩,故称吴钩。后也泛指利剑。唐李贺《南园》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

    5.江南游子:指作者自己。

    6.鲈鱼堪脍:用张翰典故,意为虽然自己不得志,却不想学张翰弃官回乡。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的鲈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

    7.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8.刘郎:指刘备。

    9.才气:胸怀、气魄。

    10.流年:流逝的时光。

    11.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12.树犹如此:用桓温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载,恒温北伐经金城,见从前亲手所植柳树已经长得十分粗壮,慨然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3.红巾翠袖:女子的装束,代指女子。

    14.揾:擦拭。

    【意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清凉,浩浩的江水掩映着秋光流向无边无际的天边。放眼望去,远山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似螺旋盘绕的发髻,却又都仿佛含愁带恨似的。落日斜照着楼头,听着长空里失群孤雁的声声哀鸣,我这流落江南的游子,又怎能不思念北方的故乡?低头看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剑,狠狠的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登临的心意。

    别说把鲈鱼切碎以后能制成美味佳肴,尽管秋风已起,我岂能像张季鹰那样为贪恋享受而归去?像许汜那样不顾国家安危,自去置地买房,有何面目去见刘备那样雄才大略的英雄?我所忧虑的是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国家还在风雨飘摇之中,自己却一事无成。请谁去唤来那柔情歌女,为我拭去这悲愤的英雄泪!

    【赏析】

    建康,又名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建康被称为六朝古都,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亭子。

    这首《水龙吟》上片,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登上赏心亭以后所看到的景色。“楚天”中的“楚”应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楚天千里,秋色无边无际,气势雄阔。“水随天去秋无际”中的“水”指长江,长江水滚滚奔流一直到天边,这就是“水随天去”。“秋无际”和“清秋”点明登亭的时节是秋季,秋季是悲壮苍凉的,老杜有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所以登亭的时节与全词的基调是吻合一致的。

    接下来的三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写的是远山。放眼望去,远山像美人的玉簪和螺旋形的发髻,应该说景色很美,但这不是词人关注的重点,在词人眼中,这些美景只能给他“愁”和“恨”,因为这些景物是在北方沦陷区的,景色虽好但那里的人民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词人是为敌占区的人民发愁,景色越美愁就越深。这样,词人的笔端就由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写景转到“献愁供恨”的抒情了。

    接下来三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是写景。“落日”是双关语,既有太阳要落山,又有比喻宋王朝国势日薄西山的意思。当时,南宋朝廷主和派占了上风,词人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就好像一只失群的孤雁哀哀悲鸣,所以是“断鸿声里”。而“江南游子”是说,词人原本在北方敌占区抗金,后来归南宋以为故国,但南宋统治者对他一直不信任,致使词人觉得江南也不是自己的家乡,没有归宿感,所以说自己虽然身处“江南”但依旧是“游子”。

    接下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抒情。“把吴钩看了”,这时的吴钩就是词人的“化身”,人和宝刀的命运是一样的,这里看宝刀就是看自己,但绝不是顾影自怜。想当年,“醉里挑灯看剑”是何等的畅快,“将军”是不畏惧“百战死”的,可现在,男儿空带吴钩,却没有“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机会,词人除了无奈,还有压抑和苦闷。光是无奈的默默注视吴钩还不足以抒发词人苦闷的情感,于是狠狠地去拍亭上的栏杆,来发泄词人胸中的闷气。“无人会,登临意”是感慨自己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被统治者所认可,真可谓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说到不能实现报国的愿望,想起了陆游的《诉衷情》中的句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都是无法报效国家,但两人的境遇不同,陆游是虽有千里之志,但此身已是伏枥之老骥;而辛弃疾,身处壮年,但政治环境不允许他有所作为,像一匹想要奔驰的战马被死死勒住了缰绳。

    以上是上片,写景抒情相结合,而下片都是抒情了。

    下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是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他在外地做官,见到秋风起,想起家乡的美味鲈鱼便弃官不做而回乡享受美味去了。这几句明写张季鹰,暗中表明自己的志向,用“休说”二字否定了鲈鱼的美味,更是对张季鹰归乡行为的不认可。

    接下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又是一个典故。说的是三国的许汜因为“求田问舍”而被陈登和刘备看不起的故事。词人用“怕应羞见”四个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国家危难时刻,只顾自己私利的行为是被看低的。这也亮出了词人的志向,就是要为国家兴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再次用典。借桓温的感叹抒发自己的感慨:时光流逝,国家尚在风雨飘摇之中,但自己却壮志难酬,这怎能不教人唏嘘!

    结尾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的是词人报国无门,无奈之下只好哀叹:谁能为我拭去这悲愤的英雄之泪呢!这是其实是在自己安慰自己。只要统治者不重用他,他的苦闷永远也消除不了。

    纵观全词,上片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表达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下片则是借用三个典故,通过否定张季鹰的行为、“嘲笑”许汜和借桓温的感慨间接抒发自己想要报国却无法实现愿望的胸臆,空有凌云志,难酬报国心。总之,全词在悲婉中蕴藏着强大的豪放的力量,不愧为词中精品。

    其实我选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与我的经历有关。我在做学生的中学时代特别喜欢文科,尤其是语文。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为了考上大学的概率更大一些而不至于再花钱复读,我选择了理科。但理科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是没法选择与文科相关的院系的,所以我在天津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学的化学专业。在大二的时候,有一次转系的机会,但是需要三千元钱。面对含辛茹苦的双亲,我欲言又止,我知道我没法开口。一晃毕业,分配到初中的母校教授化学。教了四年,之后调到一所高中教生物,教了三年。之后学校解体,我被分配到县城里的一所高中继续教生物,五年。学校又解体,我被分到宝坻四中任教生物学科,当教到三年的时候,我实现愿望的机会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了这么多年,换了这么多学校,我想教语文的心一直没有死。2016年6月,教育局征集援藏的人员,我了解到,援藏回来可以享受到一些照顾。我毫不犹豫,去。2017年寒假,援藏任务结束。2018年暑假(就是现在),我终于调到了小学,一来是带孩子,最主要的是欲实现教语文的愿望。但好事多磨,因为学校教学工作已经安排完毕,我只能暂时先教数学。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教语文,同时始终没有实现愿望,这一点和辛弃疾有类似的地方。当然我跟辛弃疾比不了,我是为了小我,辛弃疾是为了大家,但想努力去做成一件事而不能如愿的心意是想通的,因此我能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辛弃疾的处境和心情。选了这首《水龙吟》向千年前的辛弃疾致敬,我的职业生涯即将过半,逝者如斯,但我坚信,一切都还来得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8-20【门槛作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j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