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太阳

作者: 易郁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4-06 21:38 被阅读0次

万里晴空闲悠游,雨打芭蕉默文章。

这是也许是对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万里无云,太阳柔和明媚,任谁也不能抑制住推开门,迈开步伐跻身明媚中去,若遇闲暇空当儿,更是索性悠哉游哉,闲庭信步,或一人或三两好友,寻找一个僻静的所在,闲话古今是非。

若是淫雨霏霏,则又无须出门之日,阵阵凉风拂暖意,裹裹被子睁开惺忪的睡眼,踉踉跄跄,懒懒散散踏到窗前紧闭门户,扑的一下又栽倒床上,只此须臾之间却再难睡着。忽地一刻痴痴傻傻呆望着窗外,见寒气凝成水珠,顺着雾蒙蒙的玻璃缓缓落下,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犹如人的记忆,遥远、陈旧却又极富魅惑……

那是一个寂静的午后,百无聊赖坐在办公室品茗,一边随手翻阅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边读边摇着头。说实话,我并不喜欢林语堂的这本书,这本书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作品,诚然林语堂并不是一个历史方面的专家,他把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比较,许多历史事件杂然不明,直接给出自己的优劣判断,给人一种无比片面和极偏颇感,把苏轼神圣得“古今第一完人”一般,把王安石这位想要通过改革把国家变得“国富民强”的勇者贬低得一无是处,像个“怪物”,这让我对“文人写史”尤其有一种由衷的厌恶感。

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书写给外国人看,对传播中古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有一定积极作用,中国文人喜欢给外国人传递神圣完美的“中国形象”,往往通过不需要负责任的喜恶,把传记文学都能当作“演义”一般叙写。

我尤其记得我高中的时候读《二十四史》,其中讲北朝北齐人魏收写《魏书》,有史料记载魏收写史凭借一己好恶,更有甚者有的达官显贵贿赂魏收,将其祖先历史“隐恶”,反之污蔑之……因此我对中国文人写的历史颇存疑惑多矣,有时不禁感叹,历史上怎么会有这样清正廉洁,完美无瑕之人;有时候又不禁唏嘘,历史上怎么会出现过那样大奸巨蠹、穷凶极恶之人……有时候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去判断一些好坏,其实大抵没错。

看书存疑,进而产生各种遐想,斗争性的东西难免深植肌内,也许读书给我的快乐就是这种推理和转换。

忽然手机振动,打破了我一轮遐思。是老曾发来的“求助信息”,原来这一个星期,老曾都没有去学校上班,一岁不到的女儿因为打了被幼儿家长称之为“苗王”的疫苗,发烧一周持续不降,检查出支原体感染,他全家在医院已经焦急忙碌了近一个星期,身心疲惫。

“19号打了疫苗麻腮风,20号21号开始低烧,医院诊断是支原体肺炎,22号后开始高烧,从25号开始在西南医院门诊输液连续输了三天阿奇霉素,输完后晚上都出现反复高烧,中途喂了美林都有退烧迹象,但是今天西南医院开始换药(换成左氧氟沙星),上午10:30左右才输完,中午11:30开始高烧38.8度,喂了对乙酰氨基酚后半个小时测量体温还是38.5……”

老曾焦急但仍保持着数学老师任何时刻都应该具备的条理性,把女儿情况发给我,医生在更换药物的时候说了句“输三天试一试”,那句“试一试”让这位初为人父的老曾受不了了,于是一向怕麻烦人的老曾询问我有没有认识儿童医院的医生,想要问一问西南医院的这个疗法是否正确,如果换到儿童医院方案是否一样……

我简单了解了情况,说了几句“不要着急”的无用之语,想到我的中学老师邱老师的儿媳妇在儿童医院当护士,我便答应老曾拨个电话问一问。

我的印象里,我应该不是第一次因为儿童病患的问题帮人寻求解惑,但是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当然这并不能责怪谁,只能说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领域的难处和盲区,我们恰好在盲点和困难处,举目四望,不能辨明方向时,只能胡乱碰撞。

其实我对向老师求助内心是有一丝不安的,因为我这个人脸皮薄,自尊心强,只要有一次我觉得是合乎情理的寻求帮助,即便是受人之托,于我本人并无直接关联,但没有得到一份热烈的回应,无论这个人是谁,无论这个人多么崇高的地位,无论这个人是尊亲师长、患难弟兄、知音朋友,我在从今往后的日子里绝不会再向这个人示弱毫分,纵使艰难困苦烂肠穿肚,也不肯轻易吐露难处,求人不如拜神,拜神不如强己。

但是老曾是甚等样人?那是在我任何时刻,无论我处在何等优劣的环境,他始终秉承一颗尊重、热忱、包容的心以诚待我,我又怎么能忍心拒绝他的难得的诉求呢!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说明了来意,老师正在和退休的同事聚会,活跃的气氛只能让我长话短说,老师表示儿童医院基本不可能有床位,可以拿药出去让药房的医生输液,儿媳妇去外面度假了。

我“哦哦”“嗯嗯”了几声,挂断电话基本还原了我和老师的对话告诉了老曾,老曾表示能不能让老师的儿媳妇儿把女儿的症状通过截图的方式发给儿童医院的医生,看看儿童医院的疗法和西南医院是否相同,如果是那就没有必要转院,因为现在西南医院至少还有一个床位……

我只能硬着头皮再次拨打电话,大概还原了“截图询问”的意图,老师没有接我的茬儿,而是表示儿媳妇在外面度假未归,而且就是一个小护士……我充满感谢的结束了通话,然后给老曾回了电话。

心中一种歉意油然而生,一边是我患难与共,生死契阔的老友;一边是我尊崇有加、深受教诲的老师。我不能去持有任何偏向,我甚至不敢有所黯淡,因为一个把情义中事看得理所当然分内之事的人,他的世界一旦黯淡便要沉沦,任万度的高温也点不然那极寒极冷的心。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为人处世的节奏,或热烈或平和,或同气连枝或如水不粘,诚然,我视之如命之人,我并不能要求除我之外的任何人视之若珍宝,这样深刻而冰冷的警世哲理我并不是这一刻才得以体会,而是真真正正降临到我的头上时,我才醍醐灌顶。尊重要继续,那是我毕生的修养;热忱不可失,好恶不可轻改,我就是我,光明磊落,一个“情”字,一个“义”字,一个“理”字,我都会毫不迟疑站在老曾的立场上,我想,我们这群兄弟里头,我们的孩子们,从今往后务必培养出一个医生,疗万千生灵慰父母慈心。

一日清晨,妻的手机乍然响起,原来是Z友的母亲一大早打来电话。

妻忙正起身来,接通电话,温温柔柔,恭恭敬敬一口一个“阿姨”,电话那头寒暄了几句,Z友的母亲开始吐槽Z的现任女友,因为Z友现在的女友是我介绍的。

Z友之前谈了一个女朋友,其母不满,认为其刁蛮强悍,遂分手。Z友也近三十,所以其母着急,不同场合都纷纷提出了作为朋友帮Z友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其实其母不说,作为多年老友,岂能坐视不理。Z友其实人品贵重,端庄善良,但性木讷寡语,不善言辞,在这个重妙言喜声色的社会里,这样的性格无疑是吃亏的。其好比明珠蒙尘,土掩其华,难以让人赏识,更何况讨得女子喜欢。

但好姻缘却非天注定,世上多人为之事,本着“好事多磨”的心态,一次又一次撮合Z友和女生,终于在记不清楚多少次的谈话、约茶、约饭……终于住一块儿了。

本以为水到渠成,就等着喝喜酒了,Z友母亲打来的电话打破了原本波平浪静的恋情。

妻电话开的扩音,我就在一旁,“X,有一次来我家,我亲戚对我说,你儿子怎么找你一个人?彩礼要八万八,我们从来没有听过那么高的彩礼,她的口味也奇怪,我自认为我吃得够清淡了,她还要清淡,假若以后怀了孕生了孩子,我岂不是一家人要做‘三样饭‘?感觉也没有事业心,关键是她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样子,前段时间不是就流了一次产嘛,我们就一个儿,啥子都靠我儿,以后负担也重,唉,这样看来,说句实话,我看还不如前一个……”

电话那头,当我听到第一句话时,我已经皱起了眉头,一直听Z母叙述,心想由她说几句,但是直到听到最后那句“我看还不如前一个”一句时,我彻底忍无可忍了。

想当初Z母三翻四次请求我们给Z友介绍女友,期间女生对其并不青睐,中间也非一帆风顺,但是Z母邀我和妻子出来就两次,生怕两个人不能长久,从中斡旋调停,不遗余力。当她是个长辈,说来也许时人不信,两次约我和妻出来在满多利喝茶居然都还是我去开的钱,假装都没有假装一下,我喻某人生性洒脱,慷慨豪迈,当时并不以为意,现在想来真的把有些人惯的。

我一把抢过妻的手机,“阿姨,你所言的亲戚是你自己还是哪个?八万八的彩礼多,你们自己好好谈,你现在的意思是不满意彩礼还是不满意这个人?年轻人谈情说爱,交往之事我建议父母并不要一味认为自己的子女优于别人,Z友和我那么多年好朋友,且不谈我对他倾注了多少帮助,情义,单论优秀这个女生并不相差,Z友个性的缺点你我都了然于心。”

“女生体弱是真,但并非多病,体质问题;女生生性散淡是真,但并非没有事业心,性格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升,之前Z友的前任已经被你说得一文不值,你居然说现在这个女生前一个还不如?你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哦!现在无非是人家已经和你儿子有夫妻之实,甚至为其流了一次产,关于彩礼的事情你觉得你现在有恃无恐了,这样 心态不正确,倘若是她真的为你儿子生下一男半女,莫说是‘三种饭‘,就算是‘十种饭’你该煮的时候就该任劳任怨……”

一番话慷慨陈词,掷地有声,Z母无言辩驳,便恼羞成怒,对我大放厥词:“你怎么能那么对长辈说话,你还是老师……”

我立即回怼道:“有德者居‘长‘,你捏造事实,假借他人之口信口雌黄,出言贬低良人之女,你何以为‘长‘?我与你非亲非故,非宗非族,论什么‘辈分‘?有的人一从娘胎里生下来就是‘老辈子‘,这和年龄有吗?我正因为是老师,才有必要认真提点提点你这不通情理和世务,以长辈自居的人……”

话唯未尽,妻夺过手机随即挂断,一直在责备我不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还背着我发道歉之语给Z友母,甚至想要打电话解释,我大发雷霆坚决不允,结果直到Z母给她发了一条信息:“你们介绍的女朋友,你们就要负责”一句话,彻底也让妻寒了心。

人言“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都是有儿有女之人,把人家的女儿毫无根据,假借他人之口贬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我之仗义执言实为“理义之怒”。

此事一出,很快传到几个关系极其过密的友人耳中,唯有老曾犹如亲历,忿忿难平,立即打电话到Z友那里,气愤难当,直言不讳:“你妈凭啥子找我喻哥,凭啥子?你来重庆别个喻哥帮了好多,你妈记不得你记不得嘛,清早八晨打电话质问喻哥……”

人,只有在自己陷于莫名困境中才知道仗义执言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现实版农夫与蛇,淋漓尽致展现人性之恶,混淆是非,不懂自省,忘恩负义,还觉得自己多么不得了,家里横惯了,出了门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在我这里论长辈,那是撞枪口上了。

我一生最恶“借口造谣”的妄人,这种人永远都是人性最复杂最歹毒最邪恶的代表,一个人管不住自己的“口”一定任何情况下都守不住做人做事的“心”。

就像暴雨中的泥水,永远清澈不了!

Z友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他是艰难的,甚至从Z口中自己吐露,大学四年,辅导员基本每年都给他贫困补助,直到最后一年,因为种种原因,也有可能是辅导员想要毕业了,尽量做到“雨露均沾”,不让人埋怨,那一年也就没有给他了,他的母亲居然打电话去质问人家辅导员凭什么不给Z,之前不一直给了的吗?

Z友毫不知情,直到辅导员亲自找到Z谈论此事,这种败坏儿子人缘的事情这些年来可见一斑……

老曾知人,老曾识人,真真正正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有一定成就的人,一定会明白,那些任何事情任何遭遇都能袖手旁观,所谓保持稳定情绪的人永远都不值得深交,人可以崇拜一尊雕塑,因为高高在上,波澜不惊;但人永远不可能亲近、爱上一尊雕塑,因为它一无益处,冷若冰霜。

那天我给晓琴老师那边提供了老曾女儿相关信息,麻烦她严选了一款进口辅食,希望女儿早祛病痛,茁壮成长。老曾知道了一连要求我退掉,老曾甚至百忙之中把我邀到满多利“喝茶”,甚至扯到了“家风家教”的高度,说一点点小毛病怎么能让我破费,小朋友成长过程中生病很正常,养成习惯那还得了。又说之前他父亲生日随口一提我又定了一个那么大的蛋糕送去,母亲批评他让我乱花钱了。

老曾一直说,一直说了很多,看着他诚恳的样子,说实话那一刻我有点伤感。平静地听着老曾一本正经的叙述,我真挚地说到:“杰!许多年前我也是这样的认知,但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我不一样了。我不是说我的层次比你高,认知的问题永远只能说横向纵向,不能说有高有低,你我弟兄多年,你的为人我还有不清楚的吗?但就一点,如果是你的亲姐姐给你女儿买来东西慰问你会那么客气吗?我们毕生追求的情义有的人一生来就拥有,或许这一刻就能体现到血缘的奇妙。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我的父母,他们很难去想象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怎么可能做到亲如兄弟,荣辱与共。至少这一刻,你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情义之路,还很漫长……”

回家的路上,我给老曾讲起《二十四史》里《史记·鲁周公世家》里“公子挥间杀隐公”的故事:

鲁惠公四十六年,惠公死了,长庶子息代理执掌政务,行使国君的权力,这就是隐公。当初,惠公的正妻没有生养儿子,惠公的小妾声子生了儿子息。息长大后,惠公到宋国为息娶亲。宋女来到后,惠公见宋女漂亮,就把她做了自己的妻子,并生下儿子允。惠公将宋女升为正妻,立允为太子。到惠公死的时候,因为允太幼小的缘故,鲁国人共同让息代理国政,因而不称为即位。

鲁隐公十一年冬天,公子挥向隐公献媚说:“百姓认为您合适当国君,您就登位做国君吧。我请求替您杀掉子允,您让我当国相。”隐公说:“先君有命在前,我是因为允幼小,所以代理国政。现在允已经长大了,我正经营菟裘这个地方并准备在那里养老,把国政交给子允。”

公子挥害怕子允听到自己的话而杀他,就反过来向子允诬陷隐公说:“隐公想自己登位做国君,除掉您,您要谋划一下这件事。请允许我替您杀死隐公。”子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祭祀钟巫之神,在社圃园斋戒,住在大夫艻氏家中。公子挥派人把隐公杀死在艻氏家中,而立子允为国君,这就是桓公。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一个有智慧的人,永远可以自我分析,无论是父母还是师长;无论是好友还是弟兄。我们的言行举止并不一定完全值得一成不变的效仿和发扬,去芜存菁,了解其个性,明白其初衷,抚慰其用心,这才是我们自诩为青年才俊应该做的。要分辨恶语和忠言,有时候不好听的话到了我们的耳朵里,也要甄别那些话的初心。

好比当年老曾在老彭面前说我在高中时期的所谓“英雄事迹”,得到的却是老彭一句“在我们学校可能他不敢”,一晚在大足留宿住在阿伟家,阿伟说“浩哥有些大男子主义”。老曾不以为然,甚至内心多为我辩护,老曾绝不是“传话筒”的性格,但是过于敬爱我,不肯让我半点被议论。感动之余我其实觉得老彭、阿伟说得真的没有错,老彭高中西师附中读书,西附属于直属校,校风清而师德厚,像我这样遵纪守法,仰慕崇高之人,欢喜不尽还来不及,岂敢造次;阿伟说我大男子主义,我的确时枉顾他人感受,乾纲独断而所虑不得周全,我也在不断纠正自己这方面的问题,阿伟能够发现我的问题,跟你说其实和对我当面指出并无二致,得良友如此,夫复何求呢?

诚实,不假意自谦,其实我读的书其实算得上很多的了,我的思维特点就是能够惊艳我的读一遍终身难忘,颇觉平庸的东西读一万遍也无法记住。

有一天我和老友徐打电话,我问着玩老友徐六月份回来不,老友徐说暂时不考虑回来,让我有时间去安徽玩,彼时老友徐正在陪酒,微醺之态,无比动情的对我说:“喻哥,火腿好吃的话我继续给你买回来。”

我连连摇头摆手:“够了够了,这玩意儿尝尝鲜就好了!”

“喻哥,你什么时候空了来安徽,当老弟的一定最高规格接待你,把我认识的大领导全部喊出来陪你……”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老友徐的一番话让我几近哽咽之际,其实我又突然顿悟一个道理: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审视过的道理要多于徐、曾、黎等老友,其实不是,我比他们懂得的东西少太多太多了,我只是一直在近乎偏执的躬身实践我所认定的那可狭可宽的道理——一个“情”字,一个“义”字,外面那些远大宏伟的世界,灯红酒绿的天地,与我喻某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生性粗野,不谙世事,穷途以山野为乐,坦途以云起为安,就是天王老子来陪我喻某人喝一杯酒,又算得了什么呢?浮云耳,粪土耳,土鸡瓦犬耳!但你徐波、曾杰、黎彬诸为一声浩哥、喻哥、大哥……我便受用不尽,便觉荣宠无以复加……我要那些名利场中德不配位,来人七分熟,财多再添三分热的虚情假意干什么呢?

也许我就是一个早被“淘汰”的顽者,固执的追求至真至纯的性情,我一生不好赌,却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和情义压宝压在了他们一个个名字上,也许我会成千上万倍赢得盛誉,也许我会满盘皆输最终发现仅仅是我一个人由始至终坚守初衷……

湿淋淋的雨淋湿了我的头发,我们相知相守那段时光却一直艳阳,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烈日腾空也有飘飘雨下之时,阳光是万物生长所需,雨水然也,宽心往前,雨天的太阳,或许更清澈,更明媚!

相关文章

  • 雨天的太阳

    有些事情只能活在记忆里,我知道迟早会慢慢淡忘。《泰坦尼克号》里面有一个场景让我很触动。主角rose时隔多年...

  • 雨天的太阳

    一阵大雨打在地上 激起了一波小水花 绽放 跌落 汇成一条水路 流入所有能够流进的缝隙 稍后 一轮太阳突然出现 竟有...

  • 雨天的太阳花

  • 第四封情书:不要保持沉默

    周末,又开始下雨了,今天的我觉得,不论是雨天还是太阳天,我都一样的喜欢。雨天有雨天的好,出太阳也有出太阳的好。只是...

  • 【1】雨天里的太阳

    | 文 | 餘楸 雨,就这样下着 没能留住行人匆匆的步履 路灯不等迟到的夜 又一次学着晴日的太阳 这首小诗呢,灵感...

  • 下雨天的太阳

    太阳太阳你升起了可是我却没有见到你的面 雨云今天代替你 把思念与祝福用雨丝落下一小丝一小丝的笔触,打在五颜六色的雨...

  • 雨天下的太阳屋

    本是晴天却忽然的“哗”的一下的暴雨下来,在放学回去的路上李然宇被这一下弄得措手不及,赶紧到了距离自己不远的车站,他...

  • 雨天自带小太阳

  • 妄想者

    我在晴天想雨天 我在雨天想晴天 因为我想在晴天淋雨,雨天晒太阳 是的,我是妄想者

  • 我喜欢 太阳 蓝天 还有大风

    尤其不喜欢下雨天。 雨天的时候,会分明地感受到没了太阳这热源之后整个空间逐渐下降的温度。有时想,如果太阳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雨天的太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kz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