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三体》,中间有这样一个情节,罗辑带着那个他脑海里的梦中情人—庄颜去了一趟雪山。
那雪山就如同一个空白的世界,远看就是一张白纸。
她说:“画幅上几乎全是空白,最看会发现左下角有几枝细小的芦苇,左上角有一只几乎要消失的飞鸟,空白的中央,有两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儿……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这让我第一次对“空白”这个词有了新的领悟。
第二次有所感触,则是在《精进》这本书里所提及到一个词叫“深度学习”
当中所描述的深度阅读,很有意思。
一部表面上简单易懂朴素直白的东西,往往有很深的功夫在里面的,大部分人作书好像都是不会把话说完的、说尽的。
但是那短短的几句话就像是话里有话,所以就连字带空白一起读,仿佛每页上都藏着不少话,不再字面里,而在空白中。
所谓是:“当于无字处求之”。
可见,无论是画画、写作或是阅读,都需要适当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但同时我认为人生也需要留白。
也就是懂得从繁就简,在生活中觅一处心灵栖息之地,适当的把心放空,学会留白,学会释放压力,才能享受到生活中更多美妙的诗篇。
前几天看到知乎上一个问题,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具体表现都有哪些?
我大致简要答了八点,但当中最满意的是第八点——让世界变得简单。
所谓大道至简,学会了简单,其实真不简单。
一个得道高僧,有人问他得道前干啥,答曰:砍柴、挑水、做饭。
问得道后干啥,仍如是答。
问者不解,高僧答曰:得道前,我砍柴时想挑水,挑水时想做饭。得道后,我砍柴时就砍柴,挑水时就挑水,做饭时就做饭。
大道至简,大家得道了吗?
同样,搬入当下,这个世界繁华而嘈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相比,我更愿意活的简单一点,纯粹一点。
不盲从、不计较、活的淡定、简单。
屏蔽掉大部分的噪声,在灵魂的深处获取自由和惬意。
大都时候,生活的紧张节奏感会压抑的喘不过气,而不懂得合理的调节自我,盲目的让自己“忙、茫、盲”只会适得其反。
在快速奔跑的路上,要懂得卸下身上的包袱,给你自己的生活留一处空白,将喧嚣挤破,只剩下柔和的心。
我们常常说道“断舍离”,是教我们学会舍弃生活中不需要的杂物,清理空间。
但实际上也是在清空我们的内心,让自己的心灵不那么繁重。
同样,爱情也需要留白。
见过太多让对方压抑的喘不过气的情侣,最终都以分手告终。
时时刻刻都想把对方拴在身边,小小的摩擦也能引发一起歇斯底里的争吵。
而实际上,真正的爱不是爱到荼蘼,歇斯底里,也不是死缠烂打、要死要活。
而是不远不近,留有余地。
就像是放风筝,手中的线,松弛有度才会让它飞的更远。
留一点空白,给爱情喘息的机会,如此便是美妙。
如雪小禅所言:“你若爱一个人,隔着山隔着水远远地欣赏着总是最美的,如此这般也就够了。”
当然,爱是如此,友情也是如此,亦或其他。
适当的给对方留一点空白,是对爱最好的尊重。
之前有人问我:“忙完一段时间,突然闲下来,会觉得很不适应,如何让自己保持忙碌,不断学习?”
我想了很久,码了一段字,最后还是删了。
只留了一句话,偶尔停下脚步去看看身边的风景也挺好的。
去看看你忙碌时所忽视的风景,一颗小草,一束阳光和你身边爱你的人。
留白是智者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历经俗世之后方能拥有的大智慧,是返璞归真后淡看花开花落的洒脱。
拿林清玄的话来说,便是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而今刚好进入春节倒计时,且让我们停下快速前进的步伐,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吧。
愿我们有所想,有所悟,亦能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