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地志景观 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

读书:地志景观 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

作者: AgnesAware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17:23 被阅读0次

[著]林璎
[译]陈晓宇 奚雪松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在国内说起林璎(MAYA LIN)总是会提到她是林徽因的侄女,虽然好多年前就知道她,但开始了解她还是从最近开始,《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1994)(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是第67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从这部片子中慢慢对林璎有所了解,也开始对她感兴趣,于是就借到了这本书来进一步的阅读她。

全书从林璎的成名作《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82)开始,介绍了她各个时期的作品,最后以正在进行的作品《什么正在消失》作为结束。中间除了林璎本人的自述,还有其他人写的关于她和她的作品的几篇文章。看完之后,更多的是感动和惊叹,感动的是她对作品的内涵和呈现的方式非常的触动人心,以《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个作品为例,作品本身在选稿时就很轰动,建设过程中也很波折,这个在纪录片中都有所涉及。书中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写到,她的孩子在进入纪念碑空间的那一刻就安静了,这种突然降临的肃静没有任何的强制,但就有时钟停止摆动的感觉。林璎说过,她设计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原因之一是“让100年后的孩子来到这里,对战争的高昂代价有清醒的认识”。

林璎其他的纪念碑作品光从纪录片和书中的照片就能带给读者触动人心的感觉,很期待有一天能够实地去看看。但本书看下来,我喜欢的部分是林璎对空间的利用设计,很让我惊喜。《海啸》作品中将废弃的玻璃渣倾倒到建筑的“废弃空间”,这些角落原本没有任何景观设计但在建筑中的人同样能看到这些部分,林璎把这些蓝色的碎玻璃倒到这些地方,形成了一个个起起伏伏的波浪状隆起,将废弃空间和回收材料利用起来,创作一个观赏性的景观,这一点中可以看到,美感和审美无处不在,变化也处处存在,废弃空间瞬间变成了景观。

《阅读一座花园》是林璎和哥哥林谭的合作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文字贯穿着花园,但被雕刻在不同的地方。上面有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诗句,甚至雕刻的方式也很特别,有反向雕刻的文字但当倒影到水池中时便是正向的了。看到这个作品的第一反应是原来花园可以这么被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也太有创意了。这部作品是俄亥俄三部曲之一,把林璎和哥哥在俄亥俄的成长经历融入在其中,这座花园本身就是可以被阅读的,是一种有设计感的阅读。

《私宅》(纽约,1998)这部作品让我看到了林璎俏皮的一面,整个室内设计成了可移动的空间。在书中她写道,当初构想了一个像折纸或变形金刚一样自行折叠的家,根据使用需求来改变形状或功能。这种灵活变形的空间给人非常多的惊喜,如果小朋友住在这样的屋子中应该会很开心吧。

林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她的作品也多面体,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深入到人类心灵和大自然。在观看她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惊喜出现。从另一个方面说,看林璎的作品也能打开自己的思路,不仅是对于建筑设计艺术的理解,也是对生活的理解。很期待更深入的阅读林璎,也很期待以后有机会亲眼看到她的作品。

林璎的工作室:
MAYA LIN STUDIO
http://www.mayalin.com/index.html?detectflash=false

林璎正在进行的最后一件纪念碑作品,也是她人生中第五件纪念碑作品
WHAT IS MISSING
http://whatismissing.ne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地志景观 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lu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