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下午,我仔细阅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 阅读的层次”,习惯性的一边读一边勾画圈点,在旁边空白处写下当时的感悟。像这类实用性的书籍,只有通了意义,才能运用自如。然而,由于是译文,句群和思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使我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不得不耐下心来仔细琢磨。
天哪!读书学习几十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竟然不会读书。震惊!汗颜!无地自容!这是我在读书过程中最深切的感受。
你们看,作者按层次分出了四种层次的阅读,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前后是渐进关系,后一个层次包含前一个层次的特性。换句话说,前一个层次跨不过去,后面的层次也就够不着。单看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作者划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相当于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到了第四个阶段,其特征是“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就这句话反观目前的阅读,就是在大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被迫读了几本同一主题的书,在此之后的十几年里,再也没有重复这样的阅读,更不要妄谈精练和增进。非但如此,出于消遣和娱乐的目的,还经常搞快餐式阅读。手机的介入更加方便了阅读,越发感觉一机在手,天下皆知。网络各方资讯,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谈资,于系统、立体的理解力上停滞甚至是降低了。
作者说,“没有经过分析阅读,你就没法理解一本书。”分析阅读是全盘化、完整化的优质阅读,拿过一本你想读的书,专注于书中的内容、形式、思想等,反复咀嚼和消化,让这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这就更难了。
再看关于做读书笔记的部分,作者建议在检视阅读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最好都在书名页、目录页连其答案一并写下来,例如:这是什么样的书?整本书谈的是什么?整体架构是怎样的?还有书籍后面的空白页,还可做索引页使用,随时整理抽取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标记出在内问的哪一页,以备将来查阅。试问,这样的笔记您做过吗?
谈到这,一定会有人说,莫非疯了不成?我反正是傻了,也懂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常常读书,输出还是常常感到困难,症结就在没有读到底,头脑里没有把别人的书变成自己的,死读书,读死书。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此言不虚。学后,我依旧是无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