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四)- 智力、认知和记忆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四)- 智力、认知和记忆

作者: 如炬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10:18 被阅读0次

本文复盘《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关于“智力、认知和记忆”的4项研究。

研究1 期望导致结果

自我实现预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情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成现实。

我们也听说过,如果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夸计算能力好,那么将来这个小孩的数学相比其他科目也会比较突出。

那么,别人的期望,是否真的对个体的表现有影响呢?

罗伯特·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种期望效应的存在。在实验中,针对实际上资质没有明显差别的学生,当教师被告知其中一组比另一组IQ更高时,教师在后续的教育中,就会无意识地区别对待“聪明”学生和“不聪明”的学生,继而对他们产生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会使他们给那些IQ高的学生更多鼓励和鞭策,使得这些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预期,结果表现更为出色。

这种“期待”对“结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可能带来不公平:当教师从一开始就获得学生的IQ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些学生更为偏爱时,就会产生不同地期待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表现。

点评:别人的期望,对让人产生去“迎合”这种期望的行为。了解这其中的逻辑,对于人类行为的解释就多了一个视角,也让我们在对待儿童成长时,更为慎重。

研究2 你在哪方面更聪明?

为什么不是问“你有多聪明”,而是“你在哪方面更聪明”? 难度智力分为很多维度?

是的。

传统智力测试的结果基本都是一个分数,被称为智力商数(IQ)。但是大多数智力测试本身就对特定的经济阶层和种族带有偏见,这就使得基于这个分数来决定获教育的机会的机制显得特别不公平,特别是上个实验中介绍的,不同的期望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鉴于此,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智能具有多个维度。在满足特定的8个界定智能的标准时,某项能力可以被界定为一项智力。

在这种框架下,加德纳总结了八种智能:

- 语言智能。拥有突出语言智能的人,比一般人更能说服别人,更擅长解释和教授概念,并能充分享受运用语言来谈论语言本身带来的乐趣。

- 音乐智能。包括对声音,特别是声调、音色以及节奏的天赋能力。

- 逻辑-数学智能。拥有逻辑-数学智能的人,善于思考、分析、推断抽象的事物和观点之间复杂的关系。

- 空间智能。这是一种在脑中形成表象、想象以及操纵表象的能力,比如擅长辨认相同结构的物体,善于根据空间信息绘制图标。

- 肢体运动智能。拥有这种智能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运动非常敏感,能够灵活自如地使用和控制身体去实现各种目标。

- 内省智能。这是一种意识和了解自己以及自身情况、动机和行为的能力。

- 人际智能。这种智能与内省智能相对立,是指对他人的情感、动机、欲望和行为了解的能力。

-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辨识和归类植物、矿物和动物的能力。

加德纳指出,上述的智能只是一个罗列。经过调查和研究,很可能会纳入其他智能。实际上,自然观察智能就是后面加进去的。将来说不定会有第9、第10项智能。

尽管受到了各种质疑,多元智能理论是人类研究智能方面最负盛名的理论,在各类研究和教育领域受到了普通支持。

点评:多元智能理论让智能的解读更加多样化,让传统的单一维度的智能测试相形见绌。其中大部分的智能维度,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言下之意,智能是动态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研究3 心中的地图

心理学刚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称为一门科学的早期,很多研究者认为,要证明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效仿物理学、化学等“硬”科学,对可观测的事物进行研究。作用在被试的刺激是可以测量的,被试的反应也是可以测量的,但是被试内部发生了什么,则是无法测量的。因此,以“刺激-行为”为核心机制的行为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的前50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20世纪30/40年代,以爱华德·C·托尔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掀起了反对行为主义观点的浪潮。他们主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刺激和反应,而且在机体的内部还发生了比这更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了心理表征(托尔曼称为认知地图)。比如,在熟悉了周围环境后,当你要去附近的超市时,你在脑海里会形成一幅从家到超市的“地图”。

托尔曼以老鼠为实验对象,证明了它们先前走迷宫的经历和刺激在脑袋中形成了心理表征,进而在后续设计的实验中,利用这些心理表征,更快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在托尔曼完成研究后的几十年,大量的研究结果都支持他的认知学习理论。在此基础上,认知心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无法观察的内部认知过程。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在决定一种行为反应的过程中,经由感觉、注意、思维、期望、记忆和分析对刺激进行的心理加工至少与刺激本身的作用相同,甚至更加重要。

在心理表征方面,托尔曼指出,当人在某一方面有强烈的动机时,容易形成“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这种地图可能使人陷入消极的状态之中,比如心理疾病或偏见和歧视。而在适度动机下可以形成综合认知地图,对人是有益的。

点评:托尔曼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在刺激和反应过程中,包含了重要的心理表征塑造过程。此外,动机的强烈程度对心理表征对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情绪。这或许能为《稀缺》中,稀缺心态导致“管窥”心理的运作机制提供理论解释。

研究4 感谢记忆

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个刑事案件因为一个目击证人的出现发生反转。因为法官、律师、陪审团相信,这个人对过去的记忆反映了事情的本来面貌。也就是说,记忆被认为是和录影机或DVD功能相似的回放事件,可信度毋庸置疑。

然而,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对这种看法产生了怀疑。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发现,当人们回忆一件事情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相反,回忆是一种对实际发生事件的重构。通过研究,罗夫特斯证明,重构记忆是一个用新信息和现有信息去填补在回忆某种经历时被遗忘的内容。人的记忆并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稳定,而是一段事件后就会被调整和改变。

所以,当你在讲述以前上学的经历时,你可能已经用了很多其他来源的信息重构了记忆。这些来源可能是你前几次对它的描述,上次你返回学校的经历等。

记忆的改变通常是无害的。但是,如果用于司法程序,记忆的重新构建就变得至关重要。罗夫特斯发现,对一个人提问中的细微差别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事件的记忆。比如,问一个交通事故的目击者:“你看到一个撞碎的车前灯了吗?”或“你看到那个撞碎的车前灯了吗?”。尽管事件中并没有撞碎的车前灯,但是提问中使用“那个”比使用“一个”会产生更多地肯定反应。使用“那个”已经假定事故中出现撞碎的车前灯,这样就会使得目击者在重构事件时,在原有的记忆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

罗夫特斯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都表明:向目击者提问时措辞的变化会干扰他们对事件的回忆,进而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回答。

总之,罗夫特斯的记忆理论认为记忆是对过去事件的重构,这种重构整合了新信息。所以,我们对过去事件的回忆可能是存在偏差的。

点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重要开会做备忘录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四)- 智力、认知和记忆

    本文复盘《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关于“智力、认知和记忆”的4项研究。 研究1 期望导致结果 自我实现预言告诉我...

  •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第十三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中,认知心理学是与本章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

  • 第4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研究13 期望导致结果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中,认知心理学是与本章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

  • 《林超》认知心理学重要模型

    认知心理学 对自我和世界的感觉->记忆->理解->思考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的辨别和概念,清晰...

  • 20171021心理学导论序言

    主要讲心理学的定义:关于个体行为和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内容:知觉,感觉,记忆,意识,认知,动机等 心理学...

  • 2020.04.03读书分享

    第4章 知觉与记忆的不可思议性 认知心理学篇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研究“知”的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知觉、...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

  •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一)心理发...

  • 认知心理学导言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研究人是怎样对信息进行感知、学习、记忆...

  • 第4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研究16 感谢记忆

    研究16 感谢记忆 Loftus, E.F.(1975).Leading questions and the ey...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四)- 智力、认知和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pk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