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 星期二 阴
说起好课,这是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的话题,有人觉得“真实,扎实,朴实”的课是好课,有人认为“有书声,有掌声,有笑声”的课是好课,有人认为课堂上学生有发展的课是好课,也有人崇尚本色语文……
今晚,继续阅读严先元编著的《课堂教学专题研修》,在专题二“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走进教室——课堂教学的理论导引”中,有这样的主题: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现场写真《一位老师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共鸣:课堂究竟是以教师的表演为中心,还是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果学生什么问题都能解答,什么事情都会做,还需要老师干什么?课堂真能无意外无碰撞吗?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教学技能大赛,有一位老师,以《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为主题,将《圆明园的毁灭》《七子之歌》《和平宣言》《刻骨铭心的国耻》组合成一组群文,通过“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屈辱。教学中,老师的表情很丰富,教学流程行云流水般顺畅,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我总觉得课堂缺了点什么!如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形容内心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可惜,悲愤,可恶,憎恨,痛心”等词语,但如果师生真正投入了情感,一个词又怎能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学生高举的手,干脆利落的表达,远不及沉默与静思!
上课,是教师专业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也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黄金通道”和滋养他们成长的一方沃土。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作者的观点摘录如下:
一、清晰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的终极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为本的含义: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二)教学的核心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重视教会学生学会,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
(三)教学的操作取向
1.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2.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3.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变“教书”为“铸魂”。
5.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在实践上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既要重视预设,又要鼓励生成,把精心设计教学与灵活进行运作结合起来。
二、明确的实践要求
1.教学目标的适切度
2.教学策略的有效度
3.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三、全面的绩效表现
1.教学的成果
2.教学的效率
3.教学的魅力
很显然,教学如果能够使得教学更富有成效(效果好,效率高),更有吸引力(学习意愿强,毅力大,兴趣浓,求知欲旺盛等等),减负增效就落到了实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