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赋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诗人许浑,晚唐著名诗人,诗歌多写景,文辞优美,特别爱好写水,世人戏称“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能与杜甫并列,其文坛地位可见一斑。
这首诗动静结合,声色兼具,雄浑大气,爽心悦目。
潼关,位于陕西渭南地区,距长安城不过百余里,地势险峻,素有“第一关”美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安禄山叛军正是因攻破潼关,令唐玄宗认为大势已去,凄凄惶惶带着杨贵妃等一众亲信,连夜逃出长安城。足可见潼关在战略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因自然景观独特,潼关也成为历代诗人向往的打卡地。
一个秋日的日暮时分,诗人途经潼关,登上一处高阁,极目远眺,诗兴大发,随即提笔在壁上一挥而就,将无边风景定格于诗中。
薄暮蔼蔼,枫叶纷纷,秋风携着细雨,拂过高阁,举起诗人的一片衣角,飘飘欲飞。
远处群山巍峨,几片残云悠悠飘向华山,几滴疏雨越过中条山。树木苍翠葱茏,绵延天边,黄河奔腾怒吼,汇入大海。
千里奔波,身心憔悴。终于,明天就要抵达繁华的长安城,可是,为何,此刻仍然只想做一介渔夫樵夫,粗衣淡饭,自由闲适,出入山水,远离尘嚣。
诗人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挥笔题诗。
暂且住红尘,终将归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