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作者: 雁心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0-11 22:49 被阅读0次

我们只有有自我压抑的时候,才会看别人不顺眼,如果你在看韩剧,刷抖音,玩的不亦乐乎,你老公或男朋友在打游戏,你不会生气还觉得他不打扰你挺自在。如果你刷剧,逛淘宝开始焦虑了,觉得自责了,觉得自己堕落了,你这会看老公打游戏就特别不顺眼,过去直接说,你怎么这么不求上进,怎么这么虚度光阴,怎么不知道陪陪我。

如果早年不被爱,长大了就会不断强迫性的重复体验自己不被爱。怎样体验呢?第一,忽略别人对你的好。第二,对别人有超出他人能力的需求。第三,不去做付出,换回别人的爱。潜意识动力是,如果你一直很糟糕就能一直激活妈妈的愧疚,你就可以一直恨她了。如果你靠自己的努力变好了,妈妈就没有内疚了,就不需要改变了。所以你的潜意识并不想变好。变好你就不再是婴儿了,就要长大了,长大了就要承认没有人有义务爱你,理解你,照顾你。

自尊心强的人的特点:不否定就等于肯定,不拒绝即主动,不否定即夸奖,不责骂即夸奖。

孩子上不上学,结不结婚,是孩子的事情,太把孩子的事当自己的事,太操心,太想替别人活了,是不允许孩子有自我,不允许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不允许孩子过得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是过度越界,也是控制。不上学会饿死,不结婚会孤独死,这是你自己的担忧,是你剥夺了孩子后悔的权利,是你承担不起后悔。如果家长受不了孩子不争气,你只不过是想让孩子替你活出争气的感觉,如果你怕孩子将来不优秀,你只不过是想让孩子替你活出优秀来,你怕孩子被人嘲笑,你不过是想让孩子替你活出面子来。

孩子被打要不要保护,是孩子说了算的,不是妈妈说了算的,这取决于孩子有没有求助,当孩子没有求助,妈妈去帮忙,这就是越界,孩子说行,那他自己操心就好了。当孩子求助妈妈,想借助妈妈的独立功能,妈妈去帮。所以被打要不要保护,在于当事人有没有发出被保护的需求来。

表达情绪三个级别:语言表达,手舞足蹈,打人,一个比一个低级。

惹别人发火是一种求爱“很好”的方法,对方发完火内疚,然后在内疚的驱使下对你更好。

为什么没有界限的人反而容易越界?他需要控制别人的界限来感觉到自己有界限。

第一,学会拒绝别人的要求。第二,静静地看着别人生气。第三,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你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感觉。

欺凌一个没有界限的人,会让自己更愤怒的,因为没有界限,就是让你一拳打空了。你在和一个讨好的人对话的时候,你会很愤怒的,他对你越好,你越愤怒,因为你的情绪并没有被回应。但我们遇到一个有界限的人就不一样了,那一刻你虽然被拒绝了,你很愤怒,很难过,但你有了存在感。

行为妥协是对别人情绪的忽视,因为妥协只注意到了语言的内容,做了被要求的事情,但是情绪并没有处理和看见。有条件的接纳行为,无条件的接纳情绪。

如果一个人缺乏在关系中享受的能力,他就从来没有被滋养过,怎么叫缺乏享受的能力呢?就是别人对他好,他就紧张、内疚、压力、想还,一旦有了这些感觉,那么他就从来没有被爱过,别人不对他好,他生气,别人一旦对他好,他就紧张、内疚、有压力,想还回去,其实是从来没有被滋养过,从来没有享受过,从来没有被爱过。一个没有被爱过的人,他的付出就是带强迫的,所以一个没有被爱过的人,他也不会真正的付出,他也不会为了别人开心而付出,他只是为了付出而付出,为了交换而付出,所以一个没有被开心过的人,是不懂得如何真正让别人开心的。是没有爱人的能力的。如何去爱就是从被爱开始的,开始安然接受别人对你的好,你才能真正建立一段关系。什么叫安然,就是你对我好,我觉得我值得,我不必内疚,不必还,不必承担不起,我们总以为在关系中要付出,其实在关系中最难的不是付出而是接受。

愧疚就是只要我没有全部满足你,就是我的错。感受一下,多么强的自恋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uy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