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无欲以观其妙

作者: 微光绮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16:35 被阅读0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边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和用法:

1、道路。元朝诗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2、“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3、“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那么老子在第一句中的前两个道是什么意思呢?怎么样解释才恰当?那只能问老子本人才知道,不然都是他说老子,我说老子,能解释得事理通达,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执成见,追究不休?可别忘了老子也说:“道常无为”、“道常无名”,以及“道法自然”等观念。如果真能用统一的意思解释老子,那也就没有千古以来,引起众多研究老子学术争端了。

“道”与“名”是两个关键词,也是贯穿全书八十一章的脉络线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后者更显出有无同源的妙用和深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书中的“道”,和“至道”的定名,都是为了表达的方便,姑且说它为“道”而已。要想明白这个不可见、不可得的“道”,只有在用上去体会,才能了解有无同出而异名的道妙。因此第二章便推出美与善的道理,加以阐发。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纯阳真人《道德经释义》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1)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还是先讨论一下,“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断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常无,欲以...

  • 道德经随笔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战略战术,众妙之门!

  • 太极感悟-1

    2 无欲以观其妙 站桩时常胡思乱想,无法静心。偶读老子《道德经》,细品其中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常有欲,以观其缴”的学习

    《道德经》第一章中的这句话“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在上一篇文章《<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的...

  • 无欲和有欲

    《道德经》里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欲可以当为讲,较好理解。 无欲,无狱,...

  • 常无欲以观其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 “观妙与观徼”申义

    老子开篇,“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憨山德清师注,老子义“寻常日用安心于无,以观其道之妙;寻常日用...

  • 《道德经》瞻阅有感 何为道~如何感悟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 浅谈量子之发现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原文句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古文今译:所以常从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无欲以观其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xg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