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园笔谈》精句录(34)
“单纯的解剖方法无法说明机体复杂的联系和动态变化,通俗一点说,脏腑搁在一起并不能构成生命,所以中医学就从“气”(功能)的层面上去构建对五脏的理解”。这一句出自林家坤先生《此脏非彼脏》一文中。
学习中医的学生,不理解中医脏腑功能意义,认为中医理论是臆想的,缺乏解剖的客观性。《黄帝内经》关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度量,与现代解剖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先人是知道人体的解剖结构的。实体“脏腑离不开功能,没有功能,它只能叫脏器”。揭示脏腑的功能必须要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媒介就是“气”。气是变化的微观物质群,不是某种微粒或分子或细胞,通过不断运动和变化来联系脏腑形成其功能,难以具体描述。例如,血脉中血液不是成分不变的流动,而是不断地新陈代谢的变化的,在变化中得到不同脏腑的滋润和消耗并促进脏腑功能实现,这种“动态”的血被中医称为有“气”的活血,而不是脱离人体的死血。可能有人会说,西医输血的血是有“气”还是没有“气”呢?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输血的对象是死尸,输血还有作用吗?本人曾读过一篇文章,有一位病人刚做完手术,预后讨论中,旁边观摩的中医大夫说,病人的“血”无气,预后不妙。西医主刀大夫说,各项指数正常,手术成功。数天后,病人亡。(黄岐之)
网友评论